只是經唐允習這麼分析過後,她心裡在先前的遲疑又向上添了些,也多了幾分不確定和猶豫,畢竟,她也不敢妄下定論說這主張一定能造福百姓,也不敢百分百的保證,京昭會因此舉成就一片盛世。
她知道此舉若是出了什麼差錯,反而會讓京昭之民飽受顛沛流離之苦。
……
百里與歸還未消化掉唐允習說完的話,又聽他道:“再者江山社稷,若無賢明君者治理,則江山不復,社稷罔存。
這一主張,怎可安邦?怎能利民?”
阿瀛阿嶸:說的好有道理,但是我們為啥聽不懂。
百里與歸聽完這些又沉默了,這些事確實如唐允習所說。
弊大於利。
這主張,還需在一統天下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施。
只是她不知道,百里奚或其餘帝王,會有這個雄心壯志麼?
“如此說來,本宮這主張,是萬萬不可行的了?”
百里與歸還對此抱有希冀。
畢竟此主張,一經視線,造福百姓。
“回殿下,此主張也並非全然不行,天下現時興民貴君輕。
可為君者,若無威嚴,京昭就會有叛亂,五國之內就會生戰端,除非能一統天下,否則殿下的主張,便是空想。”
唐允習抬頭直直望進百里與歸眼裡,他之前說了很大一段話,語調皆緩慢,有氣無力的,偏偏那一句‘便是空想’說的鏗鏘有力。
這是他想了一晚才想出來的。
他笨,但是他不傻,他肯為了能幫到百里與歸一點而勞神費力。
他入朝幾年間,有了言官的脾性,所以也見不得百里與歸的很多做法,這是他如今的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