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這麼一晃,不知道過去了多少天,天氣漸漸轉暖,萬物復舒。
在華夏藝術學院,已經開了些許嬌豔的花朵,時不時有書畫班和全能班的學生在這裡取材。
學生們都脫去了冬裝,換上了色彩靚麗又清爽的春裝。
蘇敏身著那身粉色校服,端端正正坐在桌前,聽著老師講課。
在她桌前,擺了一些鮮花、枝條和綠葉,原來他們這堂課是插花藝術。
王子成則已深米白色繡花衣裳,束髮銀冠,這也是他第一次帶著冠。
他面色祥和,坐在蘇敏旁邊的桌旁,也在認真聽課。
“我國的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漢代初始,隋唐興盛,明代成熟,到了清代就逐漸衰落,近代因為戰亂的原因,這門藝術基本在民間消失。”
說到這裡,教室裡就滿是惋惜的聲音,或許學生們都在想著許多傳統文化都是值得傳承的。
“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藝術水平逐步提高,插花藝術逐漸迴歸。”
“在五十多年前,插花進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因為幾年後華夏藝術學院的建立,進入大學課程,得以發展。”
教他們插花的老師身著一身淺綠色直裾,腰間束著黑色的宮絛,一頭長髮用淺綠髮帶束著。
“只是,這個已經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的藝術,被當時許多人當成了日本文化的代表。”
“相對於西方插花的色彩斑瀾,中華的插花更偏向於意境的美感,這與我國的書畫、舞蹈等等傳統藝術是一脈相承的。”
“中華插花更加註重線條的靈動與造型的多變,講究自然美感,所以有‘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說法。”
學生們明白的點點頭,老師話中一脈相承的傳統藝術,他們許多人都有學習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而在日本的花道,也遵循天地人的和諧統一,體現者東方特有的自然觀念和哲學觀念。”
“花道已經經由千年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分支和藝術感,這點就是如今的中華傳統插花是比不上的。”
說到這裡的時候,在場所有的學生又為插花藝術感到惋惜。
可是中華流失的,又何止是插花藝術,還有更多的傳統文化。
“在中華的插花藝術中,可以就地取材,哪怕是一朵不起眼的野花,也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接著老師講了許許多多插花的技巧性和藝術性,所有的學生都聽的認認真真。
很快插花老師親自示範了幾種插花,他姿態優雅,就是拿著剪刀的手,也讓人感覺非常具有藝術性,
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有學習書畫,自然很快就理解了插花所要表達的思想:利用花枝的自然形態,構建出心中的詩情畫意。
這種崇尚自然,講究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一種“道”,怕是隻有喜歡中華文化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奧義吧!
等到插花老師親自示範之後,他便笑臉盈盈看著在場的學生,悠悠道:“有沒有哪位同學願意來示範一下?”
既然理論已經講完,那自然要有人來實踐的,所以老師環顧四周準備抽學生示範。
蘇敏一聽老師要人示範,她便不自信地縮著脖子,生怕老師抽中她。
雖然她的構圖意境經過王子成的指點,已經進步了許多,但是這畢竟是插花的第一堂課,她不是很熟悉,自然是慫的。
只是她沒有想到周圍許多同學都不懼怕,紛紛舉著自己的手,等著老師抽中,她便在人群中顯得鶴立雞群。
老師環顧了一週之後,目光自然落在了突兀的蘇敏身上。
蘇敏見老師的目光在自己這邊,便慌亂移開視線,心中大叫:不要選我!不要選我!不要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