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吃過飯,就散了。
蘇敏和王子成則手牽手遊蕩在街頭。
“敏敏,俊風說的話,你也不必當真,說不定他過些天就忘記了。”王子成將握著的手緊了緊,安慰者她。
在飯桌上,蘇敏就有些心不在焉,王子成自然都看在眼裡。但是見謝俊風和阿權談笑風生,他沒有辦法插話,所以這個時候才來寬慰她。
蘇敏停下來腳步,抬頭朝他笑笑“我沒事呀,只是師父突然多了兩個弟子,我也多了兩個師兄,心裡……”
從小父母因為太忙,所以才把她託付給阿權,所以蘇敏對阿權是父親一樣的感情。
如今多了兩個師兄,她本應該高興的,這樣就算是多了兩個哥哥了。只是還沒有熟絡,讓她覺得師父不再是她一個人的師父,她也不知道自己在阿權心裡的重量,所以心裡難免會有些失落。
王子成卻笑了起來,在她鼻尖輕刮一下“你這傻丫頭,我還當你在煩惱跟俊風的賭約,沒想到是在想這個。”
“敏敏,你是身在局中不知局,我是局外人,我看蘇老師對你是親如父女。但是你師父對你怎麼樣,你應該是比任何人都清楚,你不應該懷疑他的。”
王子成這番話,讓蘇敏猶如當頭棒喝,她心中不禁有些羞愧是呀,我怎麼能懷疑師父呢,十多年了,如果只是傳道授業,師父早就可以離開了。
“嗯,我知道了,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蘇敏掙脫他的手,做了拱手禮,笑嘻嘻地看著王子成。
說完就挽著王子成的胳膊繼續走著,此時她心中愉快,所以腳步都輕快了起來。
王子成笑著看著她,一臉寵溺。
很快就到了元宵節當天,天上圓月照人,地上花燈人影憧憧。
華夏藝術學院在元宵考試之前,佈置了元宵花燈會,用來讓同學們感受元宵佳節的熱鬧氛圍。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華的傳統節日之一。
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之為“元宵節”。
不過,元宵節真正成為民俗解釋是在漢魏之後,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
唐朝時,佛教大興,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元宵節的活動主要有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民俗活動。
在國外,元宵也以“t”而為人所知,習俗與國內一致。
因為與春節相接,所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所以會有許多精彩的詩歌流傳於世。
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幅、祈許光明之意。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鼓勵人們讀書,將入學的第一個節目叫作“開燈”。
孩子們把事先做好的花燈帶到學校去,請一位博學的老先生點起來,象徵前途光明。
因為許多學校都在正月十五之後開學,因此開學的花燈,也成為了元宵節的點綴。
而華夏藝術學院就保留了這個傳統,所以這一天所有的學生都手提花燈,在學校門口等待著老師們都點燈。
“謝謝老師!”給蘇敏和王子成點燈的老師,他們並不認識。
只見那老師白髮蒼蒼,一身深青色褙子套,氣質斐然。她面帶微笑,雖然動作遲緩,但是同學們都耐心等待她將自己手中的花燈點燃。
因為人太多,燃了燈他們就快步離去,一刻也不敢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