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陸遠又將費叔叫了過來,讓他帶著家丁開始統計田地數目與荒廢程度。
“姑爺,綵衣這裡統計出來,有戶二十四戶,有人一百二十八口,有壯年男丁五十四丁,老年男丁十三丁,幼年男孩二十七口,老年婦女十五口,成年婦女十五口,幼年女孩四口。”
沒多久,綵衣就來到了陸遠這裡,把新的黃冊遞給了陸遠。
“看來打光棍的人很多啊!女孩也沒多少,諸位鄉親,這是怎麼回事?”陸遠問道。
一位老軍戶落寞地道:“還不是因為沒人願意嫁到我們清泉寨來,都知道軍戶窮,有女兒都把女兒賣了,反正養也養不活,若不是兒子可以傳香火,也沒誰願意留著。”
這老軍戶這麼一說,其他軍戶也都跟著懊喪起來,甚至還有隱約的。
陸遠點了點頭,沒有多說,只把這剩餘的二十四戶軍戶按照戶口人數和勞動力構成的不同均分成了五個生產組。
除兩個生產組少兩人外,每個生產組二十六人,且基本上兩個單身戶與兩個有夫妻的戶。
每戶自己選一個戶主,但每個生產組的組長則由陸遠自己任命。
這也就意味著陸遠在清泉寨直接把控到最基層的權力分配。
除此之外,陸遠還要求這些軍戶以生產組為單位集中到小河對岸的地勢較高的平坦地區居住,並以此作為清泉寨居民區。
而自己的總旗官衙門則剛好是在居民區的中心。
原有的軍戶茅房,陸遠以五錢銀子作為賠償予以拆除,同時命兩個生產組負責重新搭建二十四棟茅房。
且陸遠還動用兩個生產組在居民區挖出一個大型蓄糞池,並在上面利用茅棚搭成一個公廁,而且蓄糞池通向每家廁所的暗溝,每家軍戶禁止在居民區隨地大小便。
陸遠為此訂立了《清泉寨衛生條例》,其中隨地大小便者就得罰款一錢銀子。
陸遠本來想用體罰的,但最終還是根據費叔的建議改成了罰款,因為費叔說軍戶們不怕捱打怕罰款,畢竟被官府打板子也是常有的事,打板子疼一下就算了,唯獨罰款才是他們傷不起的事。
因為陸遠都給這些軍戶給了工錢,這些軍戶倒也沒有拒絕,且幹活都很積極。
軍戶們對官府很敬畏,拿了官府的工錢也不敢敷衍,都很賣力。
整個清泉寨的軍戶們開始忙碌了起來,沒過五天,清泉寨的居民區就煥然一新。
而陸遠也在居民區開設了百貨商店,且讓負責管理清泉寨戶籍的綵衣先管起來。
所謂的百貨商店現在只賣一樣東西,便是糧食。
陸遠給了這些軍戶們幹活的工錢,不可能還免費給他們糧食,畢竟陸遠也不是要來搞慈善,他是要建立一個完備的工業體系。
陸遠雖然帶來的糧食不多,但也有十來石,足夠這些軍戶們消耗幾天。
清泉寨土地貧瘠,再加上受小冰河氣候影響,更是連年乾旱,本就缺糧,許多軍戶都是靠挖野菜果腹,好點的最多是一半野菜一半粗糧。
如今陸遠的百貨商店一開張,倒也有很多軍戶來買糧,畢竟他們現在手上有了工錢,不換成糧食吃飽肚子還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