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七十三、背刺 (2 / 2)

吳三桂屯兵寧遠,把防守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寧遠孤堡被經營的像個王八殼子,皇太極親自帶兵攻打了兩次,俱都鎩羽而歸。

因此吳三桂得到了朱由檢的多次嘉獎,先後授予寧遠總兵官、平西伯等官銜,儼然是大明王朝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去年皇太極駕崩,福臨繼位,改國號為清,朝政大權由攝政王多爾袞執掌,對吳三桂的策略也由強攻改成了拉攏,由多爾袞親自修書以侯爵之位誘降,之後又由洪承疇修書勸降,俱都被吳三桂嚴詞拒絕。

吳三桂撤退到山海關之後,留下部將王屏藩、高得節率一萬步卒兩千騎兵死守山海關,另外留下四萬預備役人員修築防禦工事,自己帶著馬寶、夏國相、胡國柱等人率領三萬精兵,三千異族突騎兵,在兩萬輔兵的協助下來到了北京城外勤王救駕。

“全軍衝鋒!”

在吳三桂一聲令下之後,身材魁梧,留著絡腮鬍子的馬寶手提一杆鳳翅鎦金钂當先衝鋒,六千鐵騎緊隨其後,踩踏的煙塵滾滾,猶如一條黃龍般捲進了闖軍大營。

“我乃抗金第一虎將馬寶,誰敢與我一戰?”

馬寶揮動兵器撥打鵰翎,第一個躍馬衝進了闖軍大營,一招橫掃千軍,登時砍翻一大片。

馬寶身後的騎兵挑開稀鬆的鹿角,砍爛寨柵,蜂擁而入,見人就殺,刀砍馬踩,直殺的闖軍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吳三桂和夏國相、胡國柱各自率領六千將士兵分三路,跟著騎兵的步伐衝進劉芳亮大營,見人就殺,見營帳就放火,很快殺得守軍抵擋不住,抱頭鼠竄。

劉芳亮正率部和戚繼光火拼,發誓不惜一切代價奪回火炮,忽然聽到背後又陣腳大亂,馬蹄聲震天,知道吳三桂率部殺了過來。

不由得仰天長嘆:“前後夾攻,我軍已經必敗無疑,可恨友軍近在咫尺,為何救援來的如此之慢?”

只是劉芳亮不知道的是,賀錦派降將唐通率本部七千兵馬、周鳳悟率領一萬人馬自東直門前來援救,這支隊伍剛剛離開前軍大營,唐通突然率部朝周鳳悟的人馬發動了偷襲。

周鳳悟所部猝不及防,死傷無數,甚至就連周鳳悟也被唐通用冷箭射傷,只能率領部下倉惶向東撤退,前往投奔正在繞圈子的袁宗弟。

“城牆上的諸位大人看好了,我唐通之前也是被逼無奈,迫不得已方才投降了闖賊,聽聞太子監國,唐通特率部倒戈,重投大明!”

唐通奮力揮刀砍殺周圍的闖軍,一邊與手下的親信將領高聲朝城牆上喊話,“我唐通被逼投賊,此番戴罪立功,請太子殿下放我們進城!”

“通敵叛國之賊,不忠不義之徒,他的話絕對不能信!”

兵部尚書王家彥破口大罵,極力向朱慈烺進言放箭射殺,“太子殿下,此賊必然是奉命詐降來了,絕不能開門,請馬上下令用大炮轟炸周通的人馬。”

朱慈烺捏著下巴沉吟:“我看周通的人馬很賣力啊,殺起闖賊來毫不留情。一個突然襲擊下來,至少砍死了上千人,還把這支隊伍的主將給射傷了,不像是詐降。”

旁邊的禮部尚書倪元璐也支援王家彥的建議:“唐通叛國投敵,罪不可赦,就算他想要回歸大明,也是見李自成大勢已去才做的選擇。這等不忠不義之徒最好不要收留,亂箭射下去便是。”

朱慈烺用睿智的眼光掃了身後的諸位當朝大佬一眼,目光最後定格在詹事府少詹事諸葛亮的身上:“諸葛良,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諸葛亮作揖施禮:“臣以為太子殿下應該接納唐通的歸來,而不是拒之門外。”

“這怎麼能行,叛國之徒豈能這麼便宜他?”

“誰說不是,叛國可是抄家滅門的大罪,難道就憑他殺幾個闖賊就放過他嗎?真是豈有此理!”

“諸葛少詹事還是太年輕了,一時判斷失誤,太子殿下千萬不能聽他的。”

城牆上的六部堂官加上都察院的御史俱都義憤填膺,紛紛對諸葛亮的建議表示不滿。

朱慈烺揹負雙手,氣定神閒的看著城牆下向闖軍發起進攻的唐通人馬,他們的明軍制式甲冑還沒脫下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剛剛殺出城去的人馬,又怎知這是一支先降後叛的隊伍?

“諸位大人少安毋躁,讓諸葛良把原因說清楚,大家聽著不對再噴不遲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