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七十一、老頭子壞的很 (2 / 2)

“哇哦……太子果然是真龍天子,這匹烈馬居然如此乖巧。”

“唉……咱們捉了三四天,被它撞傷了數十人,也沒能套住他。想不到這孽畜今天竟然主動向太子爺投懷送抱,難道真是良禽擇木而棲,良馬擇主而被騎麼?這世道啊……”

“哎呀……我剛才已經套住它了,可惜它的力氣太大,我拽不住被拖倒了,可惜了一百兩賞銀啊!”

聽著街邊套馬漢子懊惱的議論,騎著高頭駿馬的朱慈烺心情大好,召喚馬後的李從良道:“李公公,命人去內帑庫取銀子來,給這些捕馬之人每人賞賜十兩銀子。若不是他們把這寶馬攆到了長安街,本宮也不會喜獲寶馬。”

“奴婢遵詔!”

李從良答應一聲,策馬向前,尖著嗓子對追悔莫及的眾人道:“太子爺口諭,參與套馬之人,每人賞賜白銀十兩。”

雖然與一百兩銀子擦肩而過,但高額賞金畢竟只能有一個人獲得,此刻在場的四五十個壯漢人人有份,當下俱都高聲歡呼,跪地叩首:“太子爺萬歲,太子爺萬萬歲!”

法不責眾,再加上眾人都是有感而發,朱慈烺便未置可否,策馬越過謝恩的百姓,引領著身後的數十名當朝大員,在五百錦衣衛的簇擁下繼續向朝陽門進發。

又走了七八里路,一行人終於抵達了朝陽門城樓之下,內城守將司馬嚴、內外城總監軍戚繼光、金吾衛指揮使楊文斌、朝陽門守備袁虎臣、以及吳襄、蔡瑁等武將紛紛下城迎接。

“臣等拜見太子殿下!”

在司馬嚴和戚繼光率領下,二十多名武將一起作揖施禮,參拜完畢又與諸位大臣略作寒暄,然後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朱慈烺登上了朝陽門城樓。

今日陽光明媚,風和日麗,一如朱慈烺現在的心情。

喜獲絕世寶馬,等來遼東強援,看來距離走出北京城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朱慈烺站在城牆上,手扶牆垛極目遠眺,只見正東方向大約七八里左右的地方煙塵滾滾,一支軍容整齊的隊伍正在列陣待命。

春風掠過,吹得這支隊伍旌旗招展,“明”字大旗與“吳”字帥旗獵獵作響,三萬將士盔明甲亮,刀槍映日,秩序井然。

三萬主力軍的背後有萬餘輔助兵正在深挖壕溝,豎起木柵,建設營盤。

“不錯,吳三桂的兵馬果然軍容整齊,不愧是和建奴對抗多年的精銳之師!”

朱慈烺連連稱讚,向吳襄豎起了大拇指,“吳將軍培養出來的好兒子,平西伯實乃我大明武將之楷模。”

被君主當著滿朝大佬的面如此盛讚,吳襄心裡喜不自禁,嘴上卻連連謙虛:“太子殿下謬讚,此乃臣子分內之事,況且遼東的將士廝殺多年,沙場經驗豐富,絕非長伯一人之功。”

穿著四品官袍,頭戴翼善冠的諸葛亮一路上都躲在大佬後面不說話,直到此時才伸手朝西北方向一指:“殿下,你看北面有一支闖軍正在大幅度移動,這是準備包圍平西伯的軍隊。”

眾人的注意力一直都在正東方的吳三桂兵團身上,聽到諸葛亮的提醒這才紛紛向北側目,只見十幾裡之處有一條長長的黑線正在向東遊走,彷彿在曠野裡遊弋的毒蛇。

不會打仗的文官頓時有些慌亂,議論紛紛,“闖軍可是有四五十萬,而平西伯只有三萬人馬,萬一遭到闖軍前後夾攻,或者在野外被包圍,怕是會有全軍覆沒的風險,諸位將軍趕緊想個對策。”

諸葛亮輕撫稀疏的鬍鬚,氣定神閒的道:“可以趁著闖軍尚未排程完畢,開啟城門殺他個措手不及。平西伯的隊伍正在列陣,若是看到城內的隊伍殺出去,定然會前後夾攻。”

朱慈烺扭頭看了戚繼光、司馬嚴一眼,肅聲問道:“兩位將軍可敢出兵進攻?”

戚繼光抱拳道:“臣願率一萬精兵出城殺他個措手不及,讓司馬將軍留下來守衛城門。”

司馬嚴對戚繼光的建議表示贊成:“你我出戰一人即可,但一萬兵力有點少,至少需要兩萬人,咱們內城可以抽調一萬五,讓王國興從外城再抽調五千精兵過來。”

朱慈烺立即派人順著城牆快馬加鞭趕往外城,命王國興即刻抽調五千人前來朝陽門助戰。

在斥候上馬後,諸葛亮作出了補充:“有勞使者告知王將軍,調動的兵馬切不可走城牆,需要分散成多股悄悄來朝陽門,免得引起闖軍注意。”

“得令!”

斥候答應一聲,從司馬嚴手裡接過虎符,揚鞭策馬,順著城牆朝北京外城疾馳而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