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四十八、太子也行賄 (2 / 2)

朱由檢的內帑設定於昭儉宮,只有三間房子的面積,平日裡屬於尚寶監管理,但當朱慈烺到了的時候卻發現只有一個倚著門在太陽底下打盹的小太監在看門。

“快給太子爺開門。”

李從良面色凝重的把小太監踢醒,心裡在考慮要不要給窮的叮噹響的太子爺捐點銀子?

小太監慌忙從口袋裡掏出鑰匙,手忙腳亂的開啟了房門。

朱慈烺邁步入內,一股潮溼的黴味撲面而來,顯然已經很久沒人進入了。

李從良陪笑道:“不瞞太子爺,奴婢前年曾經掌管過一段時間的內帑,那時候萬歲爺就已經……嘿嘿,說句不客氣的話,不要說一兩銀子,只怕現在連一文銅板都拿不出來了。”

“呃……父皇竟然窮成這樣。”

朱慈烺不由得無語,知道老爹窮但沒想到竟然這樣窮,稱之為史上最窮皇帝也不為過。

李從良又道:“連年打仗,天災人禍,陛下掏空了國庫又掏空了自己的荷包。說句不好聽的,懿安皇后過的艱苦,陛下也沒好到哪裡去。”

“唉……罷了,我再去找我那外公去。”

朱慈烺眉頭微蹙,決定再去南燻殿看看周奎爺倆,看看他爺倆到底嘴硬還是骨頭硬,再不出點血就別怪你外孫動私刑。

我都窮成這樣子了,你們這當外公當舅舅的不讚助點,大家還是親戚嗎?

李從良亦步亦趨的緊跟朱慈烺的腳步,在內心經過反覆的鬥爭之後最終開口:“承蒙太子提拔,老奴也沒什麼報答的,這些年老奴攢了點銀子,願意獻給太子爺三千兩以解燃眉之急。”

徐來福一臉無奈的道:“小的怕是隻能捐五十兩。”

朱慈烺連連致謝:“李公公、來福,太子爺謝謝你們的好意,你們攢錢不易,就留著吧。但以後切不可貪財,以權謀私,若是觸犯了別怪本宮不念情分。”

李從良知道太子的顧慮,解釋道:“太子爺放心,奴婢自從八歲進宮,在紫禁城中待了三十年,這每一枚銅幣都是我積攢的,絕對不是枉法所得。全部存在宣武大街上的錦繡錢莊,回頭我把錢票給太子爺送到書房。”

朱慈烺有些感動了,拍了拍李從良的肩膀:“既然李公公如此說了,本宮就暫時借用一下,回頭手裡寬裕了再還你。”

“太子爺只管用,反正去年家裡老太太病故,我也沒啥親人了,留著也是埋到棺材裡。倘若這筆錢能為中興大明派上用場,奴婢也算略盡綿薄之力了。”

李從良一臉感慨,唏噓不已,若不是親眼所見,誰能想到大明的話事人竟然窮成這樣子?

徐來福忍不住啜泣起來:“太子爺如果用錢,派人去國庫領就是,何必這麼作難?”

朱慈烺只好解釋道:“本宮就實話跟你們說了吧,我打算行賄吳襄一萬兩銀子,讓他給吳三桂修一封家書,催吳三桂率兵勤王。

之所以不用國庫裡的銀子,一來名不正言不順,擔心造成不好的官場風氣,二來也怕其他各地的總兵得知後都來個獅子大開口,等著收私銀。”

“唉……太子爺真是不容易!”

李從良也陪著徐來福抹淚,“堂堂的監國太子,居然要行賄臣子,我大明真是舉步維艱啊!”

朱慈烺搖頭苦笑:“事急從權,在路上的時候戚志光派人送來戰報,說是今天兒個上午守軍戰死了五百,長此以往定然傷亡巨大,還是儘快設法讓各路援軍抵京解圍方為上策。

論精銳,吳三桂的人馬為我大明之翹楚,而吳襄又貪財,本宮也只能投其所好,爭取儘早解了京城之圍。”

“太子爺憂國憂民,令人欽佩,大明能有你這樣的儲君,實在是萬民之幸。”李從良一臉欽佩,不似恭維。

朱慈烺附耳吩咐道:“你不必跟著我去南薰殿了,你帶人去把皇伯母昨天送來的銀子運出宮存到錦繡山莊,把黃金也全部折換成銀兩,湊一張一萬兩的銀票,用過午膳後我去一趟吳府。”

“奴婢遵旨!”

李從良答應一聲,只留下徐來福帶著十幾個小太監陪著朱慈烺,自己轉身返回了鍾粹宮。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