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四十九、紫禁城特產 (1 / 2)

朱慈烺揹負雙手,一邊向南薰殿踱步,一邊在心裡琢磨如何搞錢。

而且必須要搞到大筆的錢,否則就是杯水車薪。

要知道現在的大明一年光軍費支出就高達一千八百萬兩,而賦稅卻是每況愈下,去年創下開國二百七十六年以來的新低,只有區區七百萬兩。

前年的時候還有一千二百萬兩賦稅,這才一年的時間竟然銳減了將近一半,實在是讓人絕望!

或許,真正絕望的也只有大明天子與皇室,因為大明的天下是皇帝的,而多達百萬的皇室成員可以啥也不用幹的坐享其成,享受國家的供養,也能勉強算是股東。

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們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孫後裔。

“朱八八啊朱八八,你可真是會坑後代啊!”

朱慈烺一邊走一邊搖頭。

如果說軍事能力、內政能力全史頂級的朱重八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對經濟一竅不通,開局就給大明王朝挖了一個巨坑,導致終明一朝也沒有富強過。

朱元璋過慣了苦日子,不想讓子孫後代吃苦,大手一揮,制定了憲法:只要大明朝廷一天不亡,就要養著我朱元璋的子孫!

但經過二百七十多年的發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現在的大明王室成員已經多達20萬人,民間更有傳言多達百萬。

按照每人每年十兩銀子計算,這一年的支出也有兩百萬之巨,更別說那些朱慈烺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親王、郡王享受著超過一品大員的俸祿。

大概估算一下,自改元崇禎後國庫每年僅支付皇室成員的俸祿就高達三百萬兩白銀。

再加上全國各地大小官吏總人數超過五十萬人,一年的俸祿支出也高達千萬兩……

按照去年的收支計算,所有開支三千萬兩,收入一千二百萬兩,淨賠一千八百萬兩。

於是,崇禎耗光了國庫不說,還欠了全國百萬軍隊一千五百萬兩的軍餉,欠了全國五十萬官吏三個月的俸祿。

“腦殼疼啊,腦闊疼!”

走到紫禁城裡的朱慈烺不禁無語了,開局就成了全國首負,甚至是全球首負,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如果可以,朱慈烺想讓全國的將士跟官吏去找朱由檢要錢,老子剛剛監國幹我屁事?

但理智告訴朱慈烺這不行,父債子還,天經地義!

你朱慈烺既然繼承了朱由檢的帝位 ,就得償還他的債務!

否則不用等李自成進京,全國的將士就能把朱慈烺爺倆關進囚車裡遊街示眾,上邊掛一個大牌子,寫著“老賴”兩個字。

“必須想辦法啊,光靠壓榨京城的文官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貪官的錢財也不是再生資源,榨一次基本就幹了,兩百四十五萬兩銀子也就是拿來用用急,而且是融資借來的,將來還得償還不說,還要負擔利息。

“改革,必須改革!”

朱慈烺在心裡暗自發誓,現在的經濟危機一般人解決不了,就是張居正再世只怕也無能為力,還得靠自己這個研究過明朝歷史的網文小能手來解決。

改革第一件事:所有商人必須全部繳納賦稅,不管你後臺是誰!

改革第二件事:所有皇室成員全部撤銷歲俸,發給土地,自力更生。

改革第三件事:重新推行紙鈔,讓鈔票變成主流貨幣。

當然,想要做成這三件事的前提是先解了北京之圍,甚至是平定了各地農民軍起義才能施行,否則不等李自成進京,光皇室成員的唾沫也能把朱慈烺給淹死。

“要不說朱八八是個經濟白痴,紙鈔就是被他搞死的!”

想起鍾粹宮裡一疊疊賤如白紙的大明寶鈔,朱慈烺就有些凌亂。

這玩意已經不能說是通貨膨脹了,而是老百姓壓根不用,拿來當廁紙都嫌硬。

宋朝時期紙鈔都已經很是發達,到了明朝為何又不行了呢?

這怨不得別人,而是朱八八剛一立國就拿著鈔票不當錢,一年光賞賜就送出了一千萬兩,又沒有儲備金制度,導致大明紙鈔直接崩盤,一下子就涼的透透的,直到大明滅亡也沒有再活過來。

朱慈烺滿腹憂愁的來到了南薰殿,只見大殿周圍站著二十個帶刀侍衛,是用來看守周奎父子的,門口站著兩個小太監隨時傳話。

“太子駕到!”

徐來福遠遠地高喊一聲,提醒侍衛們打起精神。

南薰殿裡立即傳來咒罵聲:“豈有此理,我可是當朝國丈,我是皇后的父親,你們這幫臭丘八竟然把我在殿裡關了兩天一夜,我要讓皇后抄你們的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