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陸嚴河對《迷霧》只有票房上的期待,那絕對是假的。
打動他決定出演一部電影的,絕對不僅僅是票房這一個因素。
而當電影開始之後,一個混亂的小鎮派對開場,三個年輕人引出來,非常簡單的幾個排程鏡頭,就把三個人的性格點了出來,並且明白無誤地告訴所有人,他們三個人之間藏著一個現在難以宣之於口的秘密。
穆肯導演的剪輯風格就是快節奏、多鏡頭。
在他的電影裡,基本上看不到停留五秒鐘以上的機位鏡頭,切得很快。
陸嚴河一直等到電影進行到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的時候,才碰到自己第一次出場。
就是他跟阿爾內的那場戲。
當他猛地一個俯衝出現在阿爾內的面前時,放映廳裡響起了一陣驚呼聲。
不過,穆肯導演一直都在拍全景,幾乎沒有給他一個可以大特寫。
這與陸嚴河的預想不一樣。
然而,沒有等他多疑惑這是什麼情況,忽然一個他的大特寫就來了。
是他看向阿爾內的一個眼神。
仇恨、忿怒、冷酷等種種情緒以一種慢條斯理的默然,從這一個眼神裡傳達出來。
陸嚴河忽然就懂了。
前期所有的全景,就是等這一個大特寫的亮相。
一句話沒有,光靠這一個眼神,就能讓觀眾意識到,這不是簡單的一個鬼魂,他和阿爾內之間在過去有交集,肯定發生過什麼。
下一個鏡頭,就是阿爾內面色慘白地跌坐在地上,露出一抹劫後餘生、心有餘悸的恐懼。
演得並不賴。
阿爾內這種經過多年舞臺表演出來的年輕演員,在情緒控制上是很好的。
然而——
湯姆·懷恩有些疑惑,難道是自己對陸嚴河的濾鏡太深了嗎?
為什麼在剛才這場兩個人的戲裡,他感覺陸嚴河在完全帶著阿爾內走。
氣場、節奏全由陸嚴河飾演的鬼魂帶著。
阿爾內就像一個真正突然撞見鬼的反應,全程的反應都對,都真實——但卻少了一點表演的駕馭和掌控感。
湯姆·懷恩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懷疑,是因為這部電影中,陸嚴河這種節奏感和掌控感,佔了人物關係和這場戲本身就是由亞裔鬼魂來恐嚇阿爾文的基調的便利。他不知道這到底是陸嚴河本身的表演又上了一個臺階,還是受到這樣的便利,才呈現出整場戲被他掌控的這種強大氣場。
什麼樣的恐怖片是經典的,是會受大家歡迎的?
以前,可能真的就是看哪個更血腥、哪個更恐怖,看腎上腺素的飆升。
但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現在大家對各個型別片的要求其實也越來越高。
因為觀眾的閾值越來越高了。
所以,看看最近北美大賣的幾部恐怖片,無論是《逃出絕命鎮》,還是《小丑》,又或者是打著恐怖片的招牌、實際上就是個有驚悚元素的軟科幻型別片《梅根》,那種直接給你視覺上的恐怖衝擊的畫面越來越少——
陸嚴河一直懷疑,那是為了擴大觀眾範圍,讓很多接受不了恐怖場面的觀眾也願意走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