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可以預見的是,對於製作人才、對於演員的需求都要增加很多。
陳思琦說:“嶽湖臺還說,如果哪個片子反響好,觀眾喜歡,就可以接著開發續集,甚至做長劇。”
陸嚴河:“這不就跟美國那邊搞試播集差不多了?”
美國那邊,很多專案在正式拍攝之前,都會先撥一筆預算,先拍一集試播集,投到市場上,看看反響,反響不錯,資料好,才會開綠燈,正式開始拍攝。
這也是減小風險的一種做法。
陳思琦:“嗯,不過跟那邊試播搞法不一樣的是,我們這邊就算沒有續集,也是一個很完整的故事了。”
陸嚴河:“這個動作太大了,那現在劇本出來了幾個嗎?”
“嶽湖臺已經初步挑了八篇來改編劇本。”陳思琦說,“他們找了編劇在做呢,還沒有改出來。”
“其實不如跟《演員的誕生》結合起來一起弄。”陸嚴河忽然想到這個,說:“反正《演員的誕生》這個節目也是在嶽湖臺和北極光影片播,這個節目裡出來的演員,可以讓他們演這些故事。”
陳思琦:“我跟你一樣的想法,從《演員的誕生》裡出來的演員,只要有合適的角色,都可以找他們來演,也可以在這檔節目裡去給跳起來劇場打個廣告。”
“一週時間就要拍一部戲出來,哪怕只是電影的長度,難度也還是挺大的,這種情況下,必須得找一群會演戲的演員來演,不能在片場浪費時間了。”陸嚴河說,“如果跳起來劇場能夠真的做起來,對演藝圈也是一件好事,能培養多少導演、編劇和演員出來啊。”
“是啊。”陳思琦點頭,“本身現在大環境就不是很好,都在搞降本增效,像這種專注於講一個好故事、不注水的搞法,如果成功了,肯定能推動整個行業的一些改變的。”
就像這幾年來,國內基本上已經不再有那種四十集以上的長劇了。
甚至各大平臺都在專門做一批精品短劇,就是想要復刻《淘金記》《十七層》《沉默之河》《老友記》的成功。
他們也發現,大體量、幾十集的劇,一旦成績不怎麼樣,那就真是砸手裡了。
以前電視臺時代,長劇能夠留住觀眾,留住收視率。
現在這個時代,觀眾不願意看長劇了。
各個平臺也需要更多的內容、更多新鮮的內容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搶流量。
玩法不一樣。
從《黃金時代》《鳳凰臺》到《沉默之河》《十七層》,陸嚴河正好趕上了這個行業從長劇往短劇發展的一個階段。
甚至陸嚴河就是這個變革的重要推手。
如果不是他這麼多個短劇帶來了爆款式的成功,也不會讓這個行業一下子堅定地認為短劇這條路可行。
現在,跳起來劇場更誇張了。
直接開始做電視電影了。
當然,他們不把這個稱為電視電影,還是電視劇,只不過這個電視劇只有兩集或者三集,會在一個晚上播完而已。
陸嚴河非常想看看,這樣一個新鮮的玩法,能夠給業內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陸嚴河說:“有適合我的劇本,也可以找我。”
“嗯。”陳思琦點頭,“會的,雖然不能夠每一部劇都做成高品質的大劇,時間和預算都不允許,但我們在關鍵的一些時間節點上,是會推出一兩部標杆性的作品,來給咱們這個跳起來劇場造勢的。”
聽完這個計劃,陸嚴河本來連軸轉產生疲憊感,忽然又消失不見了。
他自己也跟打了雞血一樣,摩拳擦掌了起來。
每個人都在往前跑,沒有人停下。
他也一樣。
他怎麼能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