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當初成海的演技也是被羅導誇過的。”
周平安點頭,“知道了,我會跟他說的。”
“嚴河也不是導師,導師是陳玲玲、陳碧舸和商永周,成海可以放心過來玩一玩。”顏良說,“也許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陳子良想來?拒絕。”陸嚴河直接說,“我不想讓他來摻和。”
陳梓妍說:“他可是一個話題藝人,他來的話,節目可不愁熱度。”
“不需要,我們的節目不缺熱度。”陸嚴河說,“梓妍姐,一個陳子良,一個馬致遠,這兩個人我不希望他們摻和到任何跟我有關的專案裡。”
“既然這樣,那就算了。”陳梓妍點點頭,“有點可惜,我以為只是一個綜藝節目,你不會那麼在意了。”
“當然在意了,這個節目肯定會火,萬一幫他也火了一把,我一定會後悔讓他來了。”陸嚴河說,“他自己想別的辦法把自己重新折騰火了,那我沒有辦法,要是他是從我這裡重新火起來的,我絕對接受不了。”
陸嚴河對陳子良和馬致遠的厭惡和恨意,深入骨髓。
他其實挺寬容的一個人。
可真正被他討厭上的人,他是絕對沒辦法原諒的。
“那行吧。”陳梓妍說,“還有一件事,龍巖影業那邊希望你能夠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活動裡,提兩次《焚火》這部電影,為電影預熱一下。”
“啊?”
“電影雖然拍完了,後期還要做很久呢,電影需要保持熱度。”
陸嚴河想了想,點頭,說:“行,到時候如果我忘記了,梓妍姐你提醒我一下。”
“嗯。”
《演員的誕生》在圈內炒得很熱鬧。
一線演員肯定是不考慮的。
主要在猶豫和考慮的,都是二三線演員。
他們就屬於那種有點名氣、或者曾經紅過,現在有點不上不下,想折騰,又覺得上舞臺當個選手去比賽,怪丟人的,逼格沒了。
這一部分人,陸嚴河沒有太管。
他自己是有一些意向性人選的。
比如《人在囧途》的演員王大山。
比如《暮春》裡的幾個人。
不過,他們都屬於年輕演員的行列,還得要更多其他代表性的演員。
比如演技非常精湛但名氣不大的那種,類似於當時的劉敏濤、週一圍。
比如演技算不上老戲骨、但人氣和熱度都還可以的,類似於當時的譚松韻、柳巖、曾舜晞他們幾個。
比如很有特點、很有故事的演員,類似於當時的範湉湉。
……
陸嚴河在思考這個節目要怎麼做的時候,除了思考這個節目當初大爆的點,同時,也在反覆提醒自己,這雖然是一檔演技PK類節目,但絕對不能做成一檔陽春白雪、鴻儒談笑類的節目。
什麼型別的人都要有,放在一起,這個節目才好看。
什麼綜藝劇本,什麼節目人設,罵的人雖然多,但不可否認,這檔節目就需要這些東西,才會好看。
綜藝劇本,不是給每個人把臺詞都寫好,跟演戲似的讓大家在節目裡演一遍。
而是要做好各種戲劇性的指令碼安排,比如當初把舒暢和辛芷蕾安排在一組,又安排在第一期,兩個人的化學作用,那叫一個天雷勾地火,成為了這檔節目的第一爆。
陸嚴河這裡的指令碼,是節目裡這三個導師,都是專業性非常高的人,那節目就必須還要引入另一方的聲音,避免三個導師說的話過於專業,觀眾一時領會不到。
所以,陸嚴河跟大家一商量,覺得應該每一期都再找幾個特邀評論員來。
於是,這個重任就落到了琳玉的身上。
陸嚴河只有一個要求:專業,但不故弄玄虛,包容,而且評論通俗易懂。
琳玉明白陸嚴河的意思,張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