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琦:“那你不直接跟我說?”
陸嚴河很不好意思似的,說:“怕耽誤你的事。”
陳思琦:“《跳起來》現在已經執行得很好了,每個部門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執行體系,我其實具體要管的事情不多了,每天就是看這種報表。”
雖然陳思琦說得這麼輕鬆,但是陸嚴河知道,肯定沒有那麼輕鬆,也沒有那麼簡單。
他們兩個人都是從來不願意跟對方訴說自己工作上的難處。
從來。
陸嚴河說:“等你搬過來。”
他們的房子快裝修好了,等到今年七月份就可以搬進去了。
陳思琦:“好。”
“對了,《跳起來》的日本版怎麼樣了?”陸嚴河問。
陳思琦一直想要把《跳起來》推向海外,日本是她選的第一個國家,因為日本的出版市場是全世界各地相對萎縮得最慢的那一個。
陳思琦說:“已經差不多了,大概是今年夏天在日本發行。”
《跳起來》在日本就不是雜誌的形式了,而是Mook(主題書)的形式。
陳思琦說:“不一定能夠賣得很好,甚至可能會虧損,但我會堅持做。”
陸嚴河支援陳思琦的決定。
陳思琦說:“其實我自己做了《跳起來》這個雜誌,又開始做《跳起來》的衍生品牌以後,我就明白,為什麼有的產品一直不賺錢,卻還是被繼續做下去的原因了。《跳起來》的盈利跟其他的衍生品牌比起來,真的不太行,可是,《跳起來》就是立身之本,從作者的培養,到一批固定的、忠實的讀者,再到穩定的內容輸出,它本身直接創造的利益價值不大,但它間接能夠覆蓋的範圍,很大。”
“我想清楚了一件事。”陳思琦接著說,“打造《跳起來》國際版,一是想要擴大它的海外影響力,二是這個雜誌,它是一個原點,可以做不同方向的衍生和輻射。我準備為琳玉和她的團隊打造《跳起來》電影版了。”
陸嚴河笑了起來。
“你終於準備走這一步了嗎?”
這兩年來,陸嚴河看著琳玉一次次地走向臺前,從《跳起來》影評人到國際影評人論壇,從影視評論自媒體到嶽湖臺的影評欄目,琳玉其實已經慢慢地建立起了她的個人品牌。
陳思琦說:“這樣,她也可以更加專注地做這件事了,這也是目前對你最有幫助的一個領域。”
陸嚴河點頭。
他從來不否認,琳玉和《跳起來》影視自媒體,甚至是整個編輯團隊,對他的事業版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多作品的宣傳,都是陳思琦、琳玉帶著人從無到有做起來的。
那是陸嚴河這樣一個穿越者都會被驚喜到的創意。
更不用說,琳玉拉起來的國際影評人陣地,對於他在國際影壇上的聲譽起到了多大的幫助。
這是陸嚴河和陳思琦一開始做《跳起來》這個雜誌的時候,怎麼都沒有想到的。
現在回過頭來看,只能說,人生就是一場巨大的蝴蝶效應,你永遠不知道你在此時此刻做的一個決定,將在三年後、五年後甚至是十年後,掀起多大的風暴。
在《焚火》劇組,陸嚴河拍得其實很舒服。
“非常好。”
一遍演完,萬人亥總是這麼說。
陸嚴河演了這麼多戲了,每一場演完之後都被誇的,真就是這部《焚火》。
跟陸嚴河預想的不一樣,萬人亥竟然是一個鼓勵型的導演。
為什麼說是鼓勵型呢?
因為,儘管說了“非常好”,下一秒,萬人亥就會說:“我們再來保一條,嚴河。”
其實就是還有不滿意的地方。
萬人亥不是對陸嚴河一個人如此,以陸嚴河的觀察,萬人亥其實對每個演員都是這樣。
萬人亥很保護演員的情緒。
他基本上沒有對演員發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