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很快,就有其他國家地區的片商來報價了。
媒體和影評人的誇讚與3.4分的極高場刊分數,在這一刻全部換算成了叮噹作響的金錢。
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俄國等好幾個國家的片商,都給出了不低於五十萬美元的價格,高的如英國,單它一個國家的版權就給出了一百二十萬美元。
符愷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拍這麼一部電影,竟然會在國際市場受到如此熱捧。
“任何一個頂尖的電影節,獎項是其次的,關鍵是它的影響力可以給電影的價格加一個零,甚至是好幾個零。”陸嚴河說。
有效促進賣片,這才是各大電影節多年來屹立不倒的根基。
很多文藝片,如果不是像《榮耀之路》這樣取得極好的反響和口碑的,在單個市場也許只能賣十幾萬甚至是幾萬美元。可幾十個市場賣出去,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甚至對很多文藝片來說,最終賣幾十萬美元,也能大賺一筆。
符愷只是不懂,所以不明白他拍的這部電影已經超越了國內對文藝片的定義。
在國內,因為電影賺錢基本上只能依賴院線,導致有“文藝片就不賺錢”的印象。
實際上,在歐美這些文藝片做了幾十上百年的市場,他們都有著完整的、豐富的售賣渠道,從DVD售賣,到影碟租賃,從電視臺播放版權,到飛機、火車及其他特殊空間的播放版權,從傳統院線的上映,到流媒體的播放,他們有太多的渠道去收錢。
不是說文藝片在歐美就很賺錢了,這當然不現實,而是說,在歐美那邊,文藝片是有一條可以賺錢的完整產業鏈的。
幸好,陳梓妍在,琳玉也在。
一個懂談判,一個懂電影翻譯。
經過三次會商,談判,最終,施密特·勞利以230萬美元的價格買斷了《榮耀之路》在北美的所有版權。他放棄了歐洲市場,這個時候陸嚴河也才知道,原來美國綠谷電影公司根本就還沒有在歐洲建立起完整的發行渠道,如果他們當時同意把歐美都直接買斷給他,他估計也會轉手再賣給歐洲的公司,自己大賺一筆。
符愷得知以後,罵施密特·勞利真是個鱉孫。
陸嚴河樂不可支,說:“人家也是在商言商,做生意。”
接下來的這幾天,符愷就忙著去跟各國片商談判。
在陸嚴河的建議下,符愷基本上都是選的買斷這種模式。
“你要選讓他們來發行、你和製片公司繼續享受分成的話,說實話,現在我們還完全沒有能力確保他們會把應該給我們的分成拿給我們。”陸嚴河直言不諱,“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片商,他們可以想盡辦法把電影在他們的國家地區做成虧損,最後我們一分錢都拿不到,我們還沒地方說理。現在這個狀態下,你一次性買斷,把錢拿到手裡才是最無後顧之憂的。”
因為陸嚴河的提醒,符愷才避免了用150萬美元就把歐美版權買斷賣給施密特·勞利,他對陸嚴河的建議是很相信的。
結果,林林總總的,《榮耀之路》在短短几天之內,就共談下了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版權,開始擬協議,總金額已經達到七百多萬。如果後續進行順利,可能光是國際上的版權銷售,《榮耀之路》就能賣出超過一千萬美元的高價——不用算國內的收益,都是大賺一筆了。
符愷興奮得臉上的笑容這幾天都沒有放下來過。
他甚至私下問陸嚴河:“我下一部電影其實也完全可以繼續拍《榮耀之路》這樣的電影啊?我以為真的要虧大了,做好了虧損的準備來拍的,沒想到竟然能賣這麼多國家和地方。”
陸嚴河笑著說:“你別衝動,導演,《榮耀之路》之所以能賣這麼好,是因為它入圍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因為它在這裡得到了媒體的好評和很好的反響。如果沒有這些的話,你賣出去的數字要減一個零,可能還不止。”
符愷馬上就清醒了。
但過了一會兒,他又忍不住感慨:“誰說文藝片不能賺錢啊,誰說來電影節就是賠錢賺吆喝啊,真是坐井觀天。”
陸嚴河但笑不語。
《榮耀之路》在國際片商這裡受到的熱捧,也開始被國內的發行公司開始慢慢丟擲訊息,為電影預熱,維持它在社交媒體上的熱度。
基本上是一天一個訊息。
美國綠谷電影公司以七位數美金拿下北美地區發行權!
法國凱撒電影公司以高價拿下法國地區發行權!
德國XX公司拿下德國地區發行權,宣佈將在德國進行大規模上映!
……
總而言之,這些新聞、宣傳,就是在事實基礎上,進行模糊式誇大,營造一種電影巨紅、巨受歡迎的形象,吊起國內觀眾的胃口,讓大家開始為電影上映積累期待情緒。
與此同時,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也終於快要結束,迎來了尾聲。
這時,俞琴新片劇組忽然傳出來了一個訊息。
——俞琴疑似對陳子良的演技非常不滿意,想要換人重拍。
聽到這個訊息時,陸嚴河正跟商永周在一家書店咖啡館聊天。
兩個人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