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說:這個記者就是他安排的,而且,所謂的不和、排擠,都是他團隊放出去的風聲,就是故意在賣慘呢。
陸嚴河聽顏良這麼說,驚訝不已,又因此感到莫名的可笑。
陳子良幹這種事出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他就是一個幹這種事情的人。
陸嚴河:這個人真的絕了。
顏良:京臺警告他和他的團隊,不要再有任何多餘的動作,否則會直接對他進行冷處理。
陸嚴河:這也算是京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顏良:誰讓他們找陳子良這樣一個禍害來演第二季,活該,真希望第三季沒有他。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陸嚴河忽然反應過來,也確實啊,其實可以想辦法讓陳子良演不了第三季,第二季演完就直接退出。
這天晚上,《六人行》第二季開播,仍然是電視臺獨播。
開播收視率就破了2。
這個數字讓一直繃著根弦的京臺長鬆一口氣。
雖然嘴上一直說著一部劇不可能是靠一個演員撐起來的,但他們也還是擔心,陸嚴河離開了《六人行》,觀眾不買賬了。
那現在實時收視率破2了,說明觀眾還是想看的嘛。
這也再正常不過了。一部大爆款的續集,哪怕其中一個主演不演了,不也還是有其他的主演在嗎?
而且,還有一個當紅明星陳子良加盟,他一樣有著大量的粉絲的。
京臺的人一個個喜氣洋洋,笑逐顏開。
然而,高興的時刻卻沒有延續太久,從開播開始,這部劇的收視率竟然就一直在往下跌,雖然跌幅不算大。
一點一點地跌,到第一集快播完的時候,實時收視率只維持在1.2了。
這個數字對《六人行》來說,當然是一個岌岌可危、只能說剛剛合格的數字。
京臺內部,剛剛還因為開播時候2%的實時收視率而高興的高層,這下都愣了,馬上問下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收視率持續下跌?跌了快將近一個點了!
《六人行》第二季的收視率,可不僅僅是京臺自己關注。
整個業內都在關注著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大家都想知道,這部劇能不能再次創造收視率的輝煌。
如果說,《六人行》第二季的收視率仍然能夠複製第一季的成功,那意味著這種低成本的情景喜劇和周播模式,都是可以複製的。
傳統電視臺又不是隻有京臺一家,其他電視臺當然也想複製這樣的成功。尤其是,這證明了國內一樣可以透過季播做系列劇。一部大劇的營收就足以趕得上半壁江山——這是早就驗證過的。
那一個長青的系列劇,意味著接下來的兩到三年都不用愁。
這是為什麼《六人行》被業內如此關注的原因。
它是一個標杆。
然而,第二季第一集的收視率高開低走,雖然最後集均收視率仍然達到了1.54%,算一個很好的開局,可是其走勢卻不容樂觀。
而這部劇的評價也跟著有些受影響。
——能看得出來,主創團隊已經在盡力地維持第一季的味道了,可是換了編劇以後,又進來了一個不會演戲的老鼠屎,讓這部劇看著就是不如第一季那麼自然了,如果說第一季很清新,短平快,一點不拖泥帶水,這一季的節奏多多少少有了點拖延。
——是的,我也覺得第二季看起來不是很好看,至少沒有第一季好看,第一季那種從陌生到熟悉的氛圍,那種朋友之間插科打諢的感覺,這一季感覺都變了。陳子良為什麼要加入這部劇啊?他真的一點都不適合這部劇,在這部劇裡突兀得像走錯了片場。
——沒錯,陳子良不在的段落,我還是能堅持看下去,陳子良一露面,我就反感。
……
這些評論的聲音,沸反盈天,其來勢洶洶,把難看兩個字都衝上了熱搜。
這樣一個熱搜詞條一點進去,幾乎全是《六人行》第二季的相關內容,也看得出大家的意見有多大了。
但是,這樣的意見其實也一早就在京臺的預料範圍之內。
任何一部影視劇的續集都因為珠玉在前,會被人不喜歡。
關鍵還是在於明天的第二集,收視率到底能不能穩住,如果能夠穩住的話,那就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