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嚴河反應了過來,“那個啊,那不是我做的,是陳思琦她們編輯們做的,跟我無關。”
毛佳陽說:“我看到新聞說,你自己成立了一家影視公司?”
“那就是一個空架子而已,除了我和我的經紀人,沒有任何人。”陸嚴河擺擺手,“只是為了方便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黎曉問:“你跟京臺合作的那部劇,是你自己寫的劇本?”
陸嚴河點頭,說:“準確的說,是我們導演白景年想要拍這麼一個故事,於是寫了一個故事的概念,要六個年輕人做主角,三男三女,他們在一座繁華的大城市裡生活、工作、追求夢想,成為很好的朋友,我就根據他寫的這個概念,寫了一個劇本。”
黎曉點了點頭。
“不過我到現在都沒有想出來一個合適的名字。”陸嚴河說,“不知道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會覺得合適。”
黎曉問:“名字不是很容易取嗎?我看現在很多什麼《溫暖的,甜蜜的》《滾燙的人生》之類的名字。”
“一個劇的名字肯定還是要跟這部劇本身的氣質像一點才會好,也不想用一個挺矯情挺文藝的名字,因為這是一個情景喜劇,講的是最自然、最鬆弛的故事,最好就是那種一說出來,大家就知道是這部劇,沒有太多修飾性的詞語。”陸嚴河說。
黎曉聞言,說:“你們六個人做主角,講你們六個人的生活和工作,夢想和友情,那就圍繞這六個人想個名字好了。”
黎曉一句話在陸嚴河的腦海中一石激起千層浪。
陸嚴河想起了一個很久遠的名字。
《老友記》的別稱——
《六人行》。
陸嚴河不想用《老友記》,是因為故事一開始的他們並不是老友,英文名就是《Friends》,直譯是朋友,在中文的語境中太普通。
但是《六人行》卻莫名適合這個版本。
句式是來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三人行”,“六人行”三個字完全地符合了陸嚴河關於名字少修飾而凸顯主題的標準。
陸嚴河終於確定了《六人行》這個名字。
而第一輪試鏡結束以後,共有十八個演員進入到第二輪試鏡。
這一輪也不是試鏡了,而是面試。
第一輪會請他們做一個小的情境表演,看看基本素質,這一輪就是單純聊天,看演員本身的性格和素質。
第二輪試鏡,顏良和溫明蘭也來了。
陸嚴河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既然是六個人一起主演這部戲,演員之間的感覺也是很重要的。
大家一起交流意見的時候,陸嚴河才發現,原來每個人看演員的角度和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白景年就特別喜歡一個叫柏錦的女孩。
“長得很俊一姑娘,眼眸之間有英氣,人也開朗,你看她言行舉止什麼的,都跟李麗麗很像。”
“但是李麗麗其實是一個挺傻大妞的女孩,形象上確實很合適,但沒有李麗麗身上那種會做傻事的勁兒。”胡思維就有不同觀點,“相反,我還覺得何蕎田那個樣子更像李麗麗一點。”
“何蕎田長得沒有柏錦漂亮。”
“兩女孩都挺漂亮的,只是氣質不一樣。”胡思維說,“你就喜歡柏錦那種有點英氣的姑娘。”
白景年:“何蕎田感覺就是一演小姑娘的樣子,你看她那樣子,像是敢在婚禮上逃婚的女孩嗎?”
白景年是嫌何蕎田太溫婉甜美了。
這兩個人爭執一番後,各自說服不了對方,就來問陸嚴河的看法了。
陸嚴河覺得他們兩個人說得都挺有道理的。
“光是從她們今天來看,可能也看不出太豐富立體的東西來,要不請她們一起試妝,看看誰更適合李麗麗。”
在《六人行》中,陸嚴河寫的李麗麗就是照著《老友記》中瑞秋的樣子寫的。一個漂亮、但生活中完全不以“美豔”動人的普通女孩。而柏錦和何蕎田都讓陸嚴河覺得稍微差了一點,不過想要讓演員跟角色百分之百的適配,本身這個想法就不合理。所以陸嚴河才說,也許可以再看看。
真要陸嚴河做選擇,陸嚴河覺得讓柏錦去演周之西這個在三個女孩中最男孩氣的女孩是最合適的。
本身陸嚴河寫的也不是一個假小子,而是一個言行舉止比較不太在乎女人味的女孩。周之西在《六人行》中是區別於陳晚秋的自律文藝和李麗麗的馬虎大條的,她有她執拗的小性格,以及看似最有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思維,實際上卻在很多行為方式上有異於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