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明蘭事件愈演愈烈,站出來幫溫明蘭說話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三岔口》劇組和周麗娜卻始終沒有出來回應這件事,頗有一副要以沉默態度將這件事的熱度拖掉的架勢。
然而,這件事卻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當《年輕的日子》這檔熱播了兩期的節目突然宣佈將在兩個小時之後上線特輯,由《年輕的日子》嘉賓坐在一起討論這件事,瞬間將本來就熱得不停冒泡的鍋子,直接砸穿了鍋底。
陳梓妍在電話裡問陸嚴河:“你是為了幫明蘭說話嗎?”
“也不是。”陸嚴河說,“我們都沒有去支援任何一方,只是在討論我們對於這種事情的態度,演員和劇組的關係,演員遵守的職業底線,以及劇組應該遵守的規則。”
“那還行,李真真突然搞這麼一個特輯,本來我是不願意你參加的,太敏感,你和明蘭都是我帶的藝人。”陳梓妍嘆了口氣,“但是李治百和顏良都參加,你不參加,反而顯得突兀。”
“爭議肯定是有的,但是我覺得真真姐有一句話說得很對。”陸嚴河說,“對一個藝人來說,不怕沒有爭議,怕的是沒有人知道,沒有人記得你,而做一檔節目,如果怕爭議,畏手畏腳,那要顧忌的東西就太多了,什麼都做不出來,無論說什麼話,都會冒犯到一些人,我覺得她說得挺有道理的,而且,我們幾個人坐在一起討論要不要參加這個特輯拍攝的時候,最後也達成了一致,這件事發生了,它已經不僅僅是溫明蘭和《三岔口》的事情了,演藝圈這兩天有好些人都發聲了,我們也一樣有我們的態度。”
陳梓妍:“發聲會給環境帶來改變,但享受環境改變紅利的人未必是那第一個發聲的人,槍打出頭鳥,這點你還是要記住的,別冒冒失失,張口就來,李治百有這麼做的底氣和資本,他從出道以來就是這樣,口無遮攔,所以即使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大家對他的容忍程度也很高,可你不一樣,你是高材生,是振華的學生,形象太好了,這也是一種束縛,因為大家對你的容忍程度會更低。”
陸嚴河嗯了一聲。
《年輕的日子》特輯一經播出,果然在網路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除了宋林欣的經紀人堅決不同意她參加這個特輯的錄製,《年輕的日子》其他嘉賓都參加了錄製。
沒有人直接說他們支援溫明蘭還是支援《三岔口》,只談論了自己的看法,可是,觀眾會解讀,會聯想。
幾乎每個人的每一句話都被截圖出來,做了各種解讀,發酵。
《年輕的日子》這檔節目也好,陸嚴河他們這些表達了自己想法和觀點的藝人也好,都以乘坐火箭的速度登上了熱搜。
而且,一掛就是兩三天,到《年輕的日子》都錄完了,熱搜都還沒有下去。
這個熱度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更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一個熱搜詞條突然冒了出來:《三岔口》到底還要裝死到什麼時候?
“這是梓妍姐的手筆嗎?”李治百問。
陸嚴河搖頭,說:“不知道,但是應該不是吧,梓妍姐不像是這種會在明面上跟他們開炮的人。”
按照陳梓妍以往的行事作風,她都是直接下狠招,逼對方就範。像這種直接買熱搜詞條質問《三岔口》劇組的行為,看起來犀利無比,但《三岔口》已經在網上被嘲諷好幾天了,哪裡還怕新一波嘲諷?本質上還是這樣的東西,有點聲勢大、火勢小的意思,不是陳梓妍的風格。
李治百問:“那如果是梓妍姐,她會怎麼做?”
陸嚴河說:“我也不知道啊,要是我能夠猜到梓妍姐會怎麼做,我就可以出師了,不用經紀人了。”
李治百:“那如果你是溫明蘭,你會怎麼做?”
“我是溫明蘭?”陸嚴河想了想,說:“我會找梓妍姐跟劇組交涉,既然簽了合同,我們就佔據有利優勢,是他們違反合約在先,不管是繼續拍,還是不拍了,透過梓妍姐來跟他們溝通,可能事情就不會發酵得這麼大了。”
顏良說:“可是,這件事發生以後,溫明蘭的粉絲都漲了兩百多萬了,這也算因禍得福吧,現在大家也都是支援她的意見為主。”
陸嚴河搖搖頭,說:“有兩面性,好的一面,當然有你說的這個,但是壞的一面也有,溫明蘭這種把事情都攤到檯面上來處理的任性方式,會讓她被很多劇組拉入風險名單,會影響到她以後爭取別的戲,梓妍姐是這麼說的。”
名氣變大了,對一個藝人來說當然是個好事。任性,受了委屈就乾脆把臺子一掀,讓劇組被架到火上炙烤,這樣的標籤對一個演員來說,是不論對錯本身,都會成為她“難搞”的支撐證明的。
節目一錄完,陸嚴河第二天就要回學校上課。
恰好第二天的課就是一堂社會學的選修課,任課老師就在課上提到了溫明蘭和劇組衝突的這件事。
提及此事,大家都面帶好奇之色看向陸嚴河。
陸嚴河面不改色地看著講臺。本以為只是提一提,沒想到任課老師竟然佈置了一篇作業,讓大家針對這件事,寫一篇評論文章。
一下課,就有同學過來找陸嚴河,詢問這件事的細節,他們想要知道沒有被報道的東西。
陸嚴河仍然只能作無辜狀,說自己不知道。
大家就有些悻悻。
陸嚴河收拾好書包,找地方去自習。
走到半路就突然下起了雨,沒有辦法,陸嚴河只好轉道去了附近的一棟教學樓,沒想到跟毛佳陽正好碰到。
“喲,嚴河,這麼巧,你來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