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皇上的人回來報告說這七皇子原本是個不起眼的存在,並不驍勇善戰,反倒樂善好施,可是回亓的寵妃得到信兒說,暗中有勢力想拉攏他立為王。取代他的兒子。才憑著自己的花言巧語把他弄出回亓,準備在路上解決了以決後患,可能是平時人緣好,得人暗中相助,幾次死裡逃生才來到閔城。
如今那寵妃見他已經是大燕的人質,便暫時安分下來,但依舊派人盯著他。尋找時機下手。
皇上思忖了半天,這回亓一直是與大燕非常不友好的存在,回亓王共有九子,老大老二在征戰中喪命。老三老四出生低微。雖有戰功確不夠資格稱王,老五就是那寵妃得兒子,最有可能接班,老六同樣地位低,老七的母親曾是是回亓王的德妃,生下他難產而亡。其餘子皆幼。
所以,這些年這老七是明哲保身,才隱忍低調的活著的吧。
想到這裡,皇上覺得,這個人很可能會是一顆好棋子。
他先暗中保護他吧。
無形中,何想又成了個棋子。
但是,過了不久,何想是醫聖門弟子的訊息就傳到了回亓。
回亓因生活惡劣,人馬生存艱難,醫者很受尊敬。
這寵妃聽聞他竟然是醫聖門的徒弟,頓時覺得她必須除掉他了。否則若大王知道了,恐怕事情不妙。
所以她暗中下令不惜一切手段除掉何想。
大燕這邊最近一片繁忙,行宮的火車通了,有想體驗的人,設了收費便可坐上一段,給大燕的國庫到是回收了些銀子。但是皇上雄心壯志,一定要大搞經濟建設。
頭疼的便是慧怡的祖父,戶部尚書,處處要用銀子,可又要減稅。他每日晨起昏睡思忖的就是還剩多少銀子了。
陳致遠接手了閔縣也就成為史尚書借銀子的好人選。
但是總這麼借,陳致遠也招架不住啊,府衙虧空了,他就得墊自己的銀子了。
於是陳致遠趕緊上奏則,希望皇上趕緊採取點政策充盈國庫啊,別老找閔縣借錢了。
皇上為此事也是心急如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幾年,大燕是一天比一天好了,但是實實在在成了國窮民富,他這個做皇上的,都不得不省吃儉用起來。
可若觸動權貴們的利益,他這新政也沒法推行。煩惱啊!
所以他一煩惱,全部的大臣就得跟著煩惱。
怎麼辦?
何想聽聞了最近幾日大燕的朝堂鬧得沸沸揚揚的,據說是討論國庫怎麼豐盈的問題,他呼哧一笑,這問題,好解決。
他近來,頻頻受到刺殺,雖然蕭裕的人很得力,但是所謂防不慎妨,他不能冒一點險。他想爭取一下自主權。要不活動這麼為難也太憋屈了。
於是,他找到蕭裕說是希望他帶自己見皇上。
蕭裕便領了他來到皇上處。
何想對於回亓的禮儀一竅不通,大燕的禮儀也是近來才學的。就學以致用先拜見了皇上。
皇上看地下這個人,骨子裡帶著一種瀟灑不羈,並不像唯唯諾諾之輩,因此對他起了幾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