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敖箐讀書那會兒就刺激著羅昊去進修了法學和外語。
拿到畢業證後,這小子本來覺得就差不多了,他已經算是他們單位文化資歷比較高的,結果老婆揪著他耳朵又去給他報了在職法學碩士進修,能咋辦,還不是隻有繼續。
但好處不是沒有。
他們這個單位又進行了一次改制細分,有些工作分出去了,又接了一些原屬於其他單位的專案過來。而且不得不說敖箐的眼光實在很強,新接手的工作大多需要足夠的法學基礎才能用最快速度捋順。
作為單位少有的專業對口的老資歷,羅昊當仁不讓的成為了這些工作專案的主管領導。
不是沒有人質疑,可羅昊在家裡雖然不出彩,但在單位上也算頂樑柱了。
幾件相關的案子他給處理得滴水不漏,還受到了上級單位的嘉獎。
人家肯定不會說羅昊這個人幹得好,都是對他們單位和處理工作的小團隊加以表揚的。
大領導得了表揚面上有光,團隊成員們得了表揚至少獎金能多幾個,大夥兒各有所得,對羅昊也就心悅誠服了。
男人這種生物,當有了顏面和地位後,自己都能給自己打雞血。
這都不用敖箐再激勵他,自己開始了主動學習和研究,還帶動團隊的成員一起學。
年終報告的時候,他們團隊的成績那是獨一無二的亮眼,並且大夥兒都有意提高自己,論平均文化水平,他們團隊最低都是函授大專生。
這年頭可不是擴招之後的“碩士遍地走,大學生不如狗”的年頭,這會兒還是以中專生中職生為主流,大學生那可是正兒八經的高階人才。
一個團隊七八個人,最低都是大專生,你看看這配置,誰不眼紅?
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要鑽到羅昊他們團隊裡去,不為別的,獎金多幾個,家裡人肉都能多吃一頓。
他們還算腳步適中的發展,而敖箐這邊簡直就跟開了掛一樣,嗖嗖就起飛了。
兩年時間,敖箐直接申請到了博士研究生就讀資格,加上她對實驗室那一套流程相當熟悉,又能自己找到資金,研究的進度那叫一個世界速度。
依託於胖叔他們大佬團隊投資帶來的便利,她幾番權衡之後,把自己的研究室放在了牛沙口這裡。
以前牛沙口臨海那一片都是荒山土坡,現在開發出來修建了海景別墅區,稍微偏一點的地方修建了會所和生活區,再往外面走一點,交通便利的路邊稍下一點就是帶著明亮色彩畫風的敖箐的研究室。
她依然是主要研究海洋環保和資源利用平衡學這方面的內容,也汲取經驗,做出了實驗室理論研究跟生產第一線相結合的實踐驗證,儘量保證他們研究室的成果能最快速度轉化成市場需要的理論支援。
在她的力薦下,牛沙口和周邊幾個鎮聯合起來,在望橋島往南一線建設了國內第一個海洋牧場。
其實這會兒說海洋牧場還稍微給自己臉上貼了些金,但是依託這個牧場的建立,他們省成立了國內最大的深海養殖裝備建造廠。
技術目前是從國外購進的,成本很高,利潤一般。但廠子成立之後,他們廠自己的技術員則可以根據購買回來的技術,聯絡國內目前的需求進行改進設計,實現彎道超車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