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監管,其實都不用樊思文操心。
邊驍和羅曉直接搬到了小洋樓這邊住,兩個大小夥子還學會自己做飯收拾房子。
每天放學回來路上買點肉菜,然後一個人做飯一個人簡單的打掃清潔,吃完收拾完,兩人直接在餐廳做作業。
敖箐給請了個五十多歲的阿姨,每週來小洋樓打掃兩次衛生,給庭院的花草澆澆水修剪一下,偶爾還幫倆小孩包點餛飩餃子什麼的放冰箱裡。
倆孩子嘴巴甜又懂事,敖箐買的水果海貨什麼的,也會給阿姨拿一些,所以阿姨照顧得挺仔細的。本來阿姨還說她可以每天中午給倆孩子做飯,做好放冰箱裡他倆回來熱熱就能吃,不過邊驍拒絕了,說這事兒也是對他們的鍛鍊,還是自己做的好。
初三年級段,功課加緊了很多,倆孩子成績不錯,也沒請家教老師,就每週末跑去省大圖書館自習,偶爾不會做的題就去請教大學生們。
在讀大學生大部分都很淳樸,遇到有小孩兒去請教,也毫不保留的給他們講解,不到半學期,週末來蹭講解的倆孩子就成了省大一景。
從他倆喜歡看的書裡就能分辨出,羅曉喜歡理工科,對於物理方面特別痴迷。而邊驍則喜歡哲學,思考是他最為享受的事情。
孩子們的學習步入正軌,除了楚旋舞那邊需要接送和多看顧一點外,羅家倆孩子跟邊驍純屬放養了。
不過放養跟放養之間還是不同的,寒暑假的安排都聽敖箐,她也會根據孩子們的個人意願給他們安排相應的活動。
楚旋舞的傲氣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了。
比成績比不過羅曉,比競技比不過羅薇,比家世,人家小嬸嬸比親媽還親,給他們安排的那些就算她哥楚文都得眼紅。
擺正了心態後,楚旋舞的性格變了不少,也肯吃苦了,跟著敖箐給介紹的舞蹈老師練功的時候,那是一邊流眼淚,一邊抱著腿拼命練。
她的鋼琴也沒放下,只是競技的心思淡了很多。就像她媽媽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不要用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
想通之後的楚旋舞反而有所長進,性格也更平和,也能聽得進去老師的建議了。
孩子們的問題解決後,緊跟著就是成年人們的拼搏。
羅展是個有野心想幹實事的,拿到敖箐給的資料後,自學還不算,還跑去報了一個在職碩士的研修班。這是敖箐給他的建議。這個社會,能力是很重要,但人脈渠道也很重要,現在研究生還不多,每個研修班的同學都是他未來的人脈。
聽上去市儈了一點,可沒辦法,你在這個魚塘裡,就要遵從魚塘的規矩。
研修班有來鍍金的,也有不少是真心提高自己的。
羅展不用人教,慢慢的悟出了很多哲理,回頭跟邊驍聊的時候,那小不楞登的孩子偶爾說的話也很合他心思,羅展都有想要培養邊驍的念頭。但邊驍不願意,他更想將自己的精力投入無限的思考中去。
為了這事兒,敖箐還專門跟邊驍爸聊過,打了預防針,畢竟全國各大寺廟道觀都有不少哲學系的孩子暫住。
話題扯遠了,回到正路上來。
羅展猶如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般,仕途上肉眼可見的前途無量起來。
相較於他的通透和圓滑,羅昊就顯得要二一些。
不過再二也架不住旁邊有個強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