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奇怪的是靜公主喜歡這個嬰兒,還跟周家不打招呼,周姐想巴結都巴結不上!
這事別說在老百姓中稀奇了,就連基兒,私下裡還跟蓮兒提起,還跟馬丫提起,說這觀丫到底是什麼來路。
馬丫心虛麼,馬丫不想談論這個問題,觀丫是她私生的麼,馬丫也怕談多了露馬腳,所以馬丫為了以後他們不再提這個孩子,馬丫就嚇基兒。
馬丫是這麼說的:“皇上,您可不能提這事,更不要造八卦,要是話傳到大公主耳朵裡,到時候找您來說理怎麼辦。我可聽說了,當初大公主扯著福康帝衣服鬧,可有這事?”
基兒眨巴著眼睛,基兒這個動作,馬丫就知道他心虛了,他害怕了。
基兒他能不怕麼?!
他怕這位滿頭銀髮的老太太,柱著柺杖,來他的書房鬧,來朝堂上鬧,大公主哪怕是拿柺杖拐他一頓,他還沒地方伸冤去,他不敢對大公主有絲毫的不滿和不敬啊!
要真是那樣的話,他這個皇上不但丟盡了面子,大臣們還得埋怨他:沒事您惹她老人家幹嘛?您閒著無事,鬥您的蛐蛐不就完了嗎?!
經過同樣心虛的馬丫這麼一提醒,蓮兒就與基兒道:“皇上,這事不提了,大公主的事,就不要再說了。您要是惹了大公主不高興,那就壞了,到時候您還想鬥蛐蛐?大公主不砸了您那些瓶瓶罐罐才怪,大公主不跟咱一般見識,咱就知足吧!”
基兒翻了翻眼,道:“鬥蛐蛐你也是有份的,又不是朕一個人!”
馬丫就道:“我們都有份的,但是皇上,我們捱打無所謂啊,大公主那麼大年紀,她想怎麼處置我們都不過分,可您雖是皇上,她是您長輩,要是您捱揍了······”
就此以後,基兒再不敢提那個叫觀丫的女孩了,基兒就想,誰知道身邊的那些宮女宦官,要想巴結大公主,把自己說的話傳到她的耳朵裡,說不準那個老太太一生氣,真的拄著柺棍到宮裡大鬧一番,真的那樣,那才自找沒趣呢,那才真真地丟人呢!
連皇上基兒都怕,可想一般的大臣,私下裡絕不敢亂說,都知道這位老太太不好惹。
他們抱著的信條是,管她是誰生的呢,反正不提為好!
好了,觀丫要回到正兒八經的周府了!
在周府,首先提出讓觀丫回府的不是別人,而是周大清的妻子。
觀丫老是在外面,她也怕啊,她怕人家說她容不得一個孩子,她怕哪天搞不好,靜公主府派人來給她一個耳光。
人言這個東西,實在是不好說啊。
所以啊,她早早提出,要接這位小祖宗進府!
周大清的妻子對這位不大的小姐,生出了敬畏之心。
生出敬畏之心的不止她一個。
但是,花姐說了,她還是在這邊比較好,花姐有拒絕的意思。
花姐為什麼能說上話呢?
那伺候觀丫的下人,月錢都是花姐出的呀,花姐還不能說句話了?!
再說了,這周大清的爹孃不是知道孩子是馬丫的麼,馬丫花錢養孩子,不讓周家付,馬丫是怕孩子受委屈,這個兩人都能理解。
但是,觀丫老是在外面,也不像話啊,他們也怕外人說閒話啊,就是從籠絡馬丫的心這條來說,他們也應該把觀丫接回府裡去。
他們不好跟馬丫說,他們就要周大清去跟馬丫說。
周大清就抱著馬丫的腰,親了馬丫的臉,趁著馬丫高興,才說出了他父母的這個意見。
周大清對馬丫道,他妻子如今是惶惶不可終日,就怕靜公主府的人上門來找她的麻煩,況且他爹孃也怕呀,怕別人說他們周府容納不下一個來歷不明的孩子啊。
不管怎麼說,觀丫是靜公主府的座上賓,那就得善待!
馬丫就皺著眉頭,說那,以後我們怎麼辦?
周大清當即表示,馬丫隨召隨到,他甘願做馬丫的馬前卒,他甘願做馬丫的奴才,這話把馬丫說的高興了。
兩個有情人在一起,還分什麼地位高低啊,在一起快樂就是,在一起如膠似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