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靜公主府的蘭兒出面,把觀丫接去,目的就是為了抬高觀丫的地位,不能讓人說觀丫是野種。
馬丫的閨女怎麼可能讓人說是野種?!
那麼觀丫去了靜公主府之後,來往都有蘭兒接了之後,別說外人了,就是周大清的妻子,就是周家的那些姨娘,都得把嘴閉嚴了,一不小心得罪了靜公主,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打個比方,假如周大清妻子說周大清這個女兒是野種,這話剛好傳到蘭兒的耳朵裡,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別看蘭兒是靜公主府的丫鬟,別看她是下人,她一樣可以去周府興師問罪,她倒要問問周大清的妻子,這孩子怎麼就是野種了,照她這麼說,他們靜公主府接待野種上門啦?
這是罵孩子呢,還是罵靜公主?!
就憑這一句話,就能讓周大清妻子嚇得魂不附體魂飛魄散,就能讓周大清這邊的爹孃以及他媳婦孃家的爹孃匍匐在靜公主門前,跪求饒恕他們,周大清的妻子的爹會磕頭說自己教女無方!
這是什麼罪?那事可大可小,小了賠個禮道個歉,靜公主不跟她一般見識這事就算了。
往大了說,你敢侮辱當今的大公主,你有幾個腦袋?即便靜公主饒恕你,皇上知道了都不會放過你,皇家那麼多子孫知道了都不會放過你,靜公主可是皇家的大公主,豈容一個女人去侮辱?
所以啊,由靜公主府蘭兒接送的觀丫,這身份陡然就抬高了。
人們不禁都要揣測,這周大清跟誰生的閨女啊,周大清口中的女人,到底是誰啊?
周大清不說,周大清當然不會說,別人也就無從知曉了。
野種不野種,那都得看身份,周大清要是跟誰家的小姐······
目前看來,好像觀丫的娘比小姐還小姐,要不然這孩子怎麼這麼討靜公主喜歡呢?
孩子會吃飯了,瞧瞧靜公主府是怎麼做的。
皇上基兒得了下面的進貢,有什麼美食,那定少不得靜公主的,定會準備一份給靜公主的,這靜公主呢,就會送一些給這觀丫吃。
就比如南方的荔枝,這玩意過了幾天,那就得壞啊,所以啊,北都這邊沒吃過荔枝的七老八十的人多了去了,如今忽然從靜公主府流出荔枝,而且還送給一個不清不楚的孩子吃,這叫怎麼說?!
不管你怎麼揣測,都猜不到她是馬丫的孩子,誰往大姑娘身上猜呢,這不是罵人嗎?!
起先,人們都把目光盯在了靜公主的一個孫女身上,靜公主的這個孫女的丈夫英年早逝,如今就呆在靜公主府,連婆家也不去了。
會不會是她呢?
這只是猜疑,況且,誰也沒看到靜公主的這位孫女出門。
但是很快,這個猜疑就滅了,皇上基兒下了一道諭旨,把她重新許配給了當朝新科狀元郎。
靜公主也沒有虧待她原先的婆家,那麼多嫁妝什麼的都不要了,也算是孝敬他們二老了,她這孫女年紀輕輕,又沒有孩子······
於是,對方就提出,說他們就當是嫁閨女一樣,把兒媳婦嫁出去,他們這親家以後還是來往行不行?
靜公主就知道他們害怕以後遇到什麼難處,請靜公主幫忙,靜公主不認。
靜公主就說了,以後有什麼事,就來她跟前說。
於是皆大歡喜!
他們心裡明白的很,靜公主的孫女,哪能守寡?何況還是皇上下旨?!
就因為他們態度好,得了一大筆嫁妝。要知道,這筆嫁妝那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這就不能亂說了,這就不能說觀丫是周大清跟她所生的了。
新科狀元啊,前途無法限量,他可能是未來內閣大學士啊,可能是未來的首輔大臣或者六部裡哪個尚書什麼的啊。
嘴上不說,心裡姑且就這麼猜著,要不然也沒有更好的理由,解釋這一奇怪的現象:當今誰見誰怕的大公主,竟然喜歡一個外姓人家的襁褓中的嬰兒,好奇怪噢!
關鍵是這個嬰兒,跟靜公主八竿子打不著的周大清的女兒,她娘是誰大家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