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初作為名將出身的福康帝,他五徵草原部落,雖然有所收穫,卻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當年福康帝曾經拉出一支五十萬大軍,不說別的,就光光是這些人的吃飯問題,要往前方供應多少糧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五十萬軍隊,就得一百萬民夫啊,要知道運送糧草的民夫他們也要吃飯啊。
結果福康帝五次北征,卻有兩三次都撲了個空。
那是因為草原騎兵見福康帝這麼多部隊,打不過他們可以逃啊,草原那麼大的地方到哪裡去尋人?
再說了,草原騎兵那來去可快了。
那還草原騎兵弱勢的時候。
而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的先爺經過這麼多年的養兵蓄銳,他麾下的戰鬥力那是很厲害的。
勞遠師而與強兵作戰,這是兵家之大忌!
皇上年輕腦子發熱,而王絆這個宦官他對帶兵打仗是狗屁不通,然而皇上卻在他的煽動下是躍躍欲試。
朝中有許多大臣勸諫皇上,然而震哥去意已決。
在經過幾次朝會後,最終皇上拿定主意,要御駕親征。
皇上震哥這次打算調集二十萬大軍奔赴前線。
在皇上震哥看來,二十萬大軍針對先爺的十萬大軍,定能打他個落花流水。
何況士兵又是在皇上的眼皮子低下作戰,他們一定會勇猛異常。
馬丫恨得咬牙切齒,罵皇上是個蠢貨。
馬丫不但瞭解福康帝的五次北征,馬丫還讀過一些兵書。她知道皇上這次出征,很難取勝。
好在皇上還知道讓弟弟陳王玉哥監國。
馬丫並開始了自己的部署。
馬丫讓馮一青對在軍中的她的手下發布命令,一旦戰爭開始,一旦前方軍隊失利,立即讓她的手下於亂軍中砍了王絆的腦袋。
馬丫知道,王絆在北都她沒法下手,但是在兩軍對壘中,那可是兵荒馬亂啊,一旦皇上帶領的二十萬大軍失利,於亂軍中就地處決王絆。
這樣比較保險,皇上事後也不可能知道是誰殺了王絆,那麼多軍隊,一個個都帶著盔甲,誰認識誰啊,若是失敗了大家都只顧著逃命,誰還顧得了別人啊!
馬丫讓馮一青手下殺王絆是有選擇了,如果皇上震哥這次勝利了,那王絆是問萬萬殺不得,皇上會追究的,會懷疑到馬丫頭上的。
馬丫沒必要因為一個宦官跟侄子鬧翻。
如果失敗就不一樣了,即便皇上知道是馬丫下的手,他也沒有脾氣。
因為王絆力挺皇上御駕親征,不顧朝中大臣的大臣勸諫,不顧兵部尚書齊大人以及兵部右侍郎於大人的力諫,若是失敗了,那罪過肯定在王絆身上。
但是馬丫知道,一旦讓王絆回到北都,再想讓皇上殺了王絆比登天還難。
王絆自小就跟著皇上,他對王絆的感情還是相當的,皇上不殺他那是能理解的。
就像馬丫一樣,若是花姐犯了錯誤,有人要殺花姐,馬丫非得跟人家拼命不可,這是一個道理。
所以馬丫下達這樣的命令,也是考慮再三的,她要穩妥,不能盲目衝動!
另外,馬丫也透過蓮兒的太后黨,向皇上建議兵部於大人留守北都,協助玉哥理國。
要知道,這次皇上御駕親征,文武百官幾乎是傾巢出動。
皇上都去了他們能不去?皇上都不怕死他們敢怕死麼?!
這些皇上都準了。
這個王絆倒是無話可說,畢竟北都正常的理政還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