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府一家,老爺已經是正一品,孫豹從三品,再把孫正給升上去,孫府的勢力那得有多大啊?!
福康帝本來疑心就重,他怎麼可能讓孫府一家獨大呢?!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福康帝感覺自己的帝位越來越穩固,惠武帝及他的兒子雖一直沒有訊息,這就說明,他們跟下面的大臣沒什麼聯絡,要知道,福康帝也是有密探的。
福康帝除了對惠武帝父子是憂心忡忡,對其他大臣的疑心病是越來越減輕了。
特別是他第二次北征,孫府是立了大功的。立功就得獎勵!
孫府子孫立了大功,太子要調孫府的人到他的身邊保衛他。太子要的人,福康帝自然是準了!
那麼太子怎麼會想起要孫正呢?在北城做都指揮使的周大人,是肯定出力的。是他在太子跟前,推薦孫正的!
周大人幫這個忙,可不小。
作為一個千戶的孫正,到太子身邊只是帶刀侍衛保護太子,看上去手下也沒多少人。
可別錯了,在太子身邊,等到太子做了皇上,作為太子身邊的人,那麼將來把官坐上去的機會可就多了!
按照慣例,孫正以後做個二三品大員都是有可能的,這得等機會!
只有在太子的身邊,這樣的機會才會多!
孫正要去北城,大爺在北城建的房子基本完善,那麼大奶奶以及小翠等人要跟過去,這也合情合理,總不至於讓年輕的孫正孤身一人在北城吧?!
雖說孫府二爺二太太跟兒子一家有了離別之苦,可孫正的前程是一片光明啊!舉家歡樂,觥籌交錯之後,二爺二太太那自然是一番交代,特別是二太太對二奶奶,要她在那邊好好的。
二爺自然是要給兩個在北城的妹婿寫信,要他們好好關照一下他兒子一家。
大奶奶小翠帶著孩子丫鬟媽媽小廝等下人歡天喜地跟了孫正去。
大奶奶這回的歡天喜地,是因為孫正終於離開花姐了,孫正不跟花姐在一起,大奶奶心裡舒坦多了。大奶奶到了那邊後,在那邊僱些下人,大奶奶就當家了!
大奶奶算是春暖花開了,不去提她!
孫正這回去,是因為孫府立功,周大人才向太子推薦孫正的。
福康帝第二次北征,孫府立功,到底立了什麼功?!
話說福康十二年,福康帝第二次北征,依舊帶了皇太孫基兒一同前往,孫家老爺二爺以及六個孫子共是八人,也是擔任不同的職位,一同前往!
此回福康帝依舊帶了五十萬大軍,前往草原腹地,尋找烏拉軍作戰。
烏拉軍老是進犯邊境,掠奪財物,甚是討厭!
烏拉軍人數雖只有五萬人,可都是精兵強將,而且都是騎兵,一個個是驍勇善戰。
福康帝尋找烏拉軍好長時間,終於,被前哨發現了烏拉軍去向。
預算,福康帝帶領大軍,終於追上了烏拉軍,雙方擺下陣勢。
烏拉軍憑藉山勢,兵分三路,在山上與明軍對壘。
雙方一觸即發。
烏拉軍從山上策馬而下,勢如破竹,若是就這樣憑藉肉搏戰,福康帝雖然人數眾多,也未必能贏。
福康帝準備了火銃,以九千火銃兵,三千為一路,也分為三路藏在大軍之中。
等到對方的兵馬到了火銃射擊範圍內,福康帝的馬隊忽然向兩邊散開,三千把火銃同時向烏拉軍開火,烏拉騎兵損失慘重。
烏拉軍以勇猛著稱,他們不顧重大傷亡,雙方展開了廝殺。
但是畢竟敵寡我眾,烏拉軍被打散後,四處逃竄。
那麼敵人逃散了,那就打唄,孫府子孫是怎麼在這次戰役中有了突出的表現呢?
原因是這樣的!
基兒一直跟隨福康帝左右,但是在兩軍對壘時,基兒看對方被打的人仰馬翻,他不聽緊隨他身邊的孫戎勸阻,聽了一個宦官挑唆,也親自去參戰了。
宦官是這樣挑唆的:“主子,該是您展示功夫的時候了,主子,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啊?!”
基兒年輕啊,看著福康帝帶領大軍一路追砍殺敵,他也想躍躍欲試,只是先前福康帝一再交代,要他跟隨自己身邊,不得擅自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