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林孝主在當天快擦黑的時候,就把周大清跟馬丫帶回來了。
二爺領著眾兄弟上前,圍著周大清是問長問短:打你了沒有,把你關到什麼地方去了,他們都是些什麼人等等的話,這幾日都吃的什麼呀等等的話,不去說它。
只說二爺簡略問候完周大清,過來跟林孝主抱拳致謝,又請林孝主進客棧,孫正便親自去讓客棧的掌櫃安排兩桌豐盛的酒席。
等到酒菜備齊,坐上酒桌,林孝主這才陸陸續續說明了事情的經過。
林孝主說,這幫人是山東其他地方人,因為今年大旱,幾個人都是練武出身,被當地的財主選中,幫他們家押送糧食往這邊來賣,沒想到半途被數百饑民搶劫,財主氣急敗壞自行回去了,丟下他們幾個不聞不問。
他們幾個因為沒能把糧食運到地點,一文沒拿到,餓得前心貼後背,幾個一商議,才起了劫道的主意。
等到林孝主上山,當他們得知林孝主的身份,紛紛跪下磕頭求饒,他們不知林莊主跟孫府有淵源,害得林莊主為這事還親自跑一趟,他們不求別的,只求莊主給他們一條活路。
周大清還補充說,他們臨走的時候,莊主還給了他們每人五兩銀子做盤纏,讓他們回家與家人團聚,這銀子也能讓他們家將就著扛過這一季的災荒。
酒席上又說了許多的話,後來二爺回來跟老爺說起此事時,也是有疑點的。
他們落草為寇,馬匹哪裡來?
老太太說既然功夫好,搶唄!
於是這事也就過去了,主要是人家林莊主也沒收孫家一文錢,還倒貼了那幾個劫匪的四十兩銀子,這符合林孝主常日的為人:行俠仗義!
周大清跟馬丫被救出的第二天,林莊主要南下辦事,便與二爺等人來告辭,二爺再次贈銀,林莊主只是不收。
等目眾人目送林莊主走後,二爺跟大太太商議,經這一折騰,怕是周老太太的七十大壽耽誤了,也不知還能不能趕上最後一天的家宴。
按照一般的規矩,老太太的壽宴頭天招待的是官員和至親,第二天招待的是一般的親戚和朋友,第三天便是闔家老小:不管是主子還是下人,在一起喝個酒聽個戲啥的熱鬧一天。
二爺是擔心這最後的一天的家宴都趕不上。
本來大太太他們準備的時間很充足,本打算留駐北城幾日,目的就是為了看看大爺選的孫府要住的地方,參考參考啥的,回來好跟老爺老太太彙報,沒成想路上遇到如此意外。
不管怎麼說,去還是要去的。
為了免於路上再發生意外,林孝主給了周大清一個恭儒山莊的信物,一路上即便遇到強人,他們將士恭儒山莊的信物,他們也是不敢得罪。
再就是江湖上的好漢見此信物,也會給予他們多多照顧。
但是二爺還是不放心,他便派了自己的六個子侄,沿途護送到北城,自己帶著那十來個用二爺的話說沒用計程車卒回去,向皇上覆命,並告知老太太周大清馬丫已經安全地被救出!
由孫正六兄弟護送,這就是再遇到什麼樣的土匪,他們應付那簡直是小菜一碟,孫戎的五個哥哥當初能衝進萬軍叢中,砍翻幾員敵將而又能全身而退,即便是上百個強人那又算得了什麼?
再是他們還帶了恭儒山莊的信物,江湖上誰見了都得讓道,並且給予他們方便,這一路就安逸許多。
這六個孫子,為了趕時間,便跟大太太商議,加快馬鞭加緊趕路。
孫府的大太太能帶著六個子侄給周老太太賀壽,這周家那是太有面兒了。
這一天他們到了北城,一直到了周府的門前停下,卻是趕上第二天招待朋友。
周府呼啦啦來了這麼多人,姑爺喜出望外,那門房得知是孫福來了這麼多人,趕緊去報告周家的老爺,周老爺子聽說,是大喜過望。連周府的老太太都在姑太太的攙扶下,親自出來迎接大太太以及孫府的眾多小輩兄弟!
孫家對周家重視,話說回來,周家對孫家更是重視。
如今蓮兒已經成了基兒的側妃了,要知道,基兒是特別喜歡蓮兒的。
周老爺子雖然輔佐太子,可根據太子身體的狀況,大臣們私下裡議論,都擔心他活不過福康帝。如今的太子連走路都喘吁吁的,身子是太胖了,越胖他還越喜歡吃肥肉。
如今太子在北城坐鎮,一天是兩海碗肥肉,不吃他心裡難受啊!
話說周老爺子前一天還為孫子沒能及時到家,心裡是相當地不快,覺得這孫家做事真是沒譜,在這麼重要的日子,怎麼就不能讓孫子早些回來呢?老爺還打算給眾官員介紹自己的孫子,炫耀一番他的才學呢。可等到見了面聽說孫子被強盜劫持了好幾日,才耽誤的行程。
縱是做了這麼大的官的周老爺子,也是抱著孫子老淚縱橫,覺得孫子受了這麼多苦,自己還錯怪了孫府錯怪了孫子,心下愧疚!
孫家姑爺安排眾人等洗漱一番,坐定敬茶,敘說這一路上的驚心動魄,太太們又是一番唏噓。
等到小中午大爺來吃酒,才得知自己的太太跟子侄都到來,心情大快。
大爺昨日就來的,今日又應邀來喝酒,大爺自然也不用推託,這可是自己的妹妹家!
關於周家對孫府的這些人是怎麼重視怎麼安排咱們也不去說它,咱們還是回頭來說說周大清跟馬丫被關的那幾日的情況。
事實上,馬丫周大清被劫上山後,當天傍晚馬丫就被一頂四人小轎給抬走了,接到哪裡去,周大清是不知道的。
周大清自從上了山,被關在一個山洞裡,除了一開始被踢了幾下屁股,過後就再沒人打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