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這兄妹兩見面,安排前太子來南都太危險,福康帝的衛隊可不是吃素的,福康帝也有自己的情報網路。
馬丫不能單獨行動,她哥哥又不能為了見一面馬丫冒著生命的危險,這事讓馮清卉很是犯難。
她跟恭儒山莊莊主商議,打算利用王姨娘到廟裡進香的機會,讓她帶著馬丫在廟裡跟她的哥哥見面。
但是林孝主還是有所顧慮,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走這步險棋,誰知道香客中有沒有福康帝的暗探?!
然而事情總是有轉機的。
話說福康帝對北城的感情很深,而且北城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具有重要的戰略要地,所以福康帝一直想遷都北城。
這個想法在福康帝心中早就有了,從奪了侄子的帝位開始,他就有了。
福康帝在南都做皇帝,總感覺心虛,覺得自己的帝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即便十來年過去了,雖然有些大臣表面上對自己是俯首稱臣,如果這個時候惠武帝如果有能力跳出來,他們是一準反水!
福康帝想遷都北城的決心與日俱增,這事已經開始落實,福康帝派大臣在那邊早就選址蓋了宮殿。
這對於不願做官靠做生意掙錢的二姑太太家而言,真是大好的機會。
他們開始拿出錢財在到處都是風沙的北城買地蓋房。
到了福康帝下決心,力排眾議,遷都北城的事情有了定論,大爺就急了。
大爺也是個生意鬼,他想掙錢啊,自己的二妹夫李潛曾經勸他在那邊投資,他沒有去,覺得那地方風沙太大,福康帝只是說說,不可能把都城遷往那裡去,再說朝廷裡有許多大臣反對。
然而這回,不一樣了,這回福康帝是下了決心的,福康帝在朝堂上說了,若有不願遷往北城的大臣,可以辭官回家,於是眾臣默然了。
誰願意丟官啊?!
都不願意丟官,那就得跟著福康帝遷往北城,想象一下吧,到時候,等到北城皇宮建好,北城需要宅基地的需要房子的人那得多少人啊?隨著市場的大量需求,房價以及地價得飛漲啊!
大爺自從得了福康帝要遷往北城的這個確切訊息,他急的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也就是說,這訊息馬上就會傳到北城,到時候那邊的地價,往上升吧,很可能是一天一個價!
時間就是銀子啊,時不我待呀,大爺跟老爺商量後的第二天,便帶著隨從急不可耐地往北城考察去了。
話說大爺走了不久,孫府又接到大姑爺來信,說自己的娘今年七十大壽,希望老丈人攜同全家老少前來熱鬧一番,自己的爹想念親家已久,想借這個機會,跟老丈人在一起談談心,小酌幾杯等語。
都是場面上的客套話,誰出禮還帶著一家老小?又是這麼遠,信裡的意思無非就是通知孫府有這一頭禮要出。
這是必須要去的,但是老爺去,那就是個笑話了。
老爺畢竟在朝為官,總不能說請假去吃碗壽麵吧?再說,老爺還比親家母大一歲,給她過壽?她想得美!
不管怎麼說,按理孫府還是要去人的。
老爺老太太考慮來考慮去,覺得大爺雖然去了,可他原先是不知道周大清的祖母要過七十大壽。
大爺去北城,自然是要到周府去拜訪的,妹婿家麼,沒有不去的道理!
但是大爺先行走了,又沒有備些禮去,若是要大爺在那邊準備禮物,即便在那邊出禮,好像顯得孫府有些隨便,對親家不夠重視。
所以老爺就決定,再派個府裡的女眷去,帶了禮物,再帶著老爺的一封信,信中無非是些老爺本意要親臨,只是公務在身,實難抽身等客套話,不去說它。
這樣一來,就顯得孫府比較重視啦!
周家老太太是夫人,人家是有身份的。要是一般關係,派幾個下人送個禮去就成了。
周大清的祖父如今在太子身邊,人家可是太子太師,孫府怎麼著也得擺出隆重的樣子吧?!別人想巴結還巴結不上呢!
於是就決定,派大太太去,後面除了跟著大太太的幾個丫鬟婆子,還有就是鈴鐺,小翠,花姐,馬丫。
當然,這周大清自然要一同前往。
這樣一來,去吃喜酒的隊伍可就大了去了。
一路上,有五六輛大車,還有十來個從軍中抽調來的護衛的,他們都騎著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