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丫跟了蓮兒進皇太孫府的事,似乎跟李媽沒有關係。
但是透過李媽這件事,讓馬丫在老太太心裡更加明朗了:這丫鬟不是一般的有才。
老太太晚間與老爺說了白天裡馬丫處理李媽的事情的經過,老爺一直是沉默不語。
時間過的很快,蓮兒的大婚就到了,詳細處咱也不去說她。
基兒喜歡蓮兒,即便婚禮簡單些,這也影響不了蓮兒的出閣在孫府這邊的熱鬧,孫府這邊定是大辦一場的。
箇中細節不去說她。
只說一直嫉妒馬丫的蓮兒,如今進了皇太孫府,基兒出入府邸,都要戎兒陪伴。所以周大清就得了這大好時機,跟馬丫在一塊的時間就更多了。
青春男女,十七八歲的好年紀,馬丫跟周大清又是能詩善賦,這就有別於跟其他人在一起了,他們話說到一起去,心就更近了。
周大清是喜歡讀書的,他的文采不在基兒之下,常日裡基兒來孫府,跟蓮兒周大清戎兒在一起小酌,馬丫把盞,酒到興頭處,他們也會聯詩作對。
那個時候就沒有了主僕之分了,往往把詩能聯下去的,只有三個人,就是馬丫基兒跟周大清。
所以周大清的才學是擺在那裡的。
蓮兒嫁出去之後,房裡的丫鬟都被三太太分到了各房,唯有馬丫,沒有給誰,三太太自己留下,但馬丫依舊還住在蓮兒的小院子裡。
三太太是想哪天蓮兒回來,還有自己的院子住,還有馬丫在跟前跑跑腿什麼的侍候著。
這也是老太太的意思,說不能讓蓮兒的院子落滿灰塵,有人住便有了人氣,這也是想蓮兒興旺了,孫府也興旺的意思!
這就給周大清很多的機會。
有時候,周大清中午過來找馬丫,兩個單獨在一起說話。
周大清跟蓮兒的事,在孫府一直就沒有引起其他人的閒話,原因就是周大清以前明裡說過要帶馬丫走。
這在孫府的下人看來,馬丫遲早是周大清的人。他們甚至奇怪,周大清怎麼還不把蓮兒帶在身邊?!
周大清雖然經常跟馬丫呆在一起,但馬丫不同,馬丫除了對周大清有感情外,馬丫心裡還藏了事,那就是她哥哥的起事老是遙遙無期。
起還是不起啊?起又什麼時候起,哥哥起事馬丫該擔任什麼角色,這些馬丫都不知道。
十年來馬丫沒有見到哥哥了,她很想見一面自己的哥哥,十年了,馬丫是越來越想見到哥哥了。
在馬丫七歲以前哥哥對馬丫好的種種畫面,會不由得在馬丫的腦海裡翻來覆去地旋轉著,每當夜深人靜,馬丫尤其想哥哥。
馬丫很想,之所以沒要求馮清卉帶自己去見哥哥,是因為為了哥哥的安全作想。
現在馬丫明白了,福康帝是可以放過她的,但是絕不會放過她的哥哥。
馬丫的存在對福康帝構不成一點威脅,也許福康帝找到馬丫,還可以裝出一副仁慈的樣子,依舊讓馬丫以公主的身份住在宮裡,賞她一筆嫁妝,讓她體體面面下嫁給一個狀元郎什麼的,這樣福康帝還能撈取好名聲。
但馬丫的哥哥不同,他對福康帝威脅巨大!
從馮清卉那邊傳來的訊息,這麼多年了,福康帝從未放棄過尋找惠武帝和她的哥哥。
在這樣的情況下,馬丫她敢輕舉妄動嗎?
可是,人總是矛盾的,十年未見哥哥了,馬丫只想看一看哥哥現在的模樣,這是可以理解的!
促成馬丫跟她哥哥見面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馬丫的哥哥也很想念自己的妹妹。
馬丫的哥哥就不想見馬丫了嗎?
自己的妹妹吃了這麼多苦,受了這麼多罪,作為已經長大的男人,太想見妹妹一面了。
所以這兄妹有了同一訴求,這就考驗馮清卉的這個組織能力的時候了。
恭儒山莊擔任了此次他們兄妹見面的主要組織。
前文說過,這恭儒山莊可是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幫派,這幫派網羅江湖上的眾多高手,黑白通吃!
所以這恭儒山莊的辦事能力也是不消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