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經之前,他讓眾僧誦般若波羅密呪五十遍,用以報答四恩。
不到一年,慧遠又夢見淨影寺的長竿倒了,掛著的燈滅了。慧遠知道自己要走了。
幾天後,慧遠在屋外走路時,感到輕飄飄的。
他在外面用香水沐浴,然後回到屋裡喝了粥,躺在床上。
過了一會兒,慧遠問弟子:“什麼時辰了?”
弟子答道:“正好是卯時。”
慧遠說:“我感到冷氣已到了肚臍,恐怕離死不遠了,請你們把床挪開。”
然後趺跏端坐,閉住眼睛,不許別人攙扶。
慧遠坐在那裡,姿態端莊嚴正,象天神一般。
等到眾聞到屋中香味時,才知道他已經氣絕。
眾僧上前把他的手足併攏,感到他的手足柔軟,身體冷了,只有頭頂上還略帶暖意。
慧遠在清化時,養過一隻鵝。鵝每次都聽慧遠講經,一直聽了好幾年。
慧遠入關後,鵝在寺中晝夜鳴叫,眾僧討厭它,讓人給慧遠帶去。
帶鵝的人走到淨影寺門口,把鵝放下來,鵝鳴叫著飛到慧遠的房中。
從此,鵝還象以前一樣,馴服地聽慧遠講經。
鵝一聽到法會的鐘聲,不管是什麼時候,都要飛入堂中,伏在地下聽講。僧人散會出去,鵝也叫著飛出去。
這樣過了六年。忽然有一天,鵝哀叫著不肯入堂。
過了二十天,慧遠就棄世而去了。
文帝得知慧遠去世,非常痛惜,對諸大臣說:“國家失去了一寶!”
不久,眾人為慧遠立碑。
薛道衡撰文,虞世南書寫,丁氏鐫刻,這三人當時號稱“三絕”。
唐時比丘曇倫,姓孫,汴州浚儀人。
十三歲出家,在修福寺以端禪師為師。
端修次第觀便。
他告戒曇倫說:“把心繫在鼻端,就可以得靜了。”
曇倫卻說:“如果有心,當然可以系在鼻端。但本來無心,不知要系什麼。”
眾人都認為他的話很奇怪。
曇倫自己嘆息道:“學這些淺近的東西,怎能得到透徹之悟呢?”
因此他在眾僧禮拜懺悔之時,自己則入禪定,眾人很佩服他。
後來他有一次送缽到堂上,還沒走一半路,就突然立於路上入定,手裡端的缽一點也沒有斜。
師傅對此非常讚賞他。
端禪師告訴他:“讓你學習打坐,是先清除俗情。就象剝蔥那樣,一層一層剝去,然後就會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