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年代:我在大山腳下修了個假仙> 第一百七十一章 建立培訓中心,奠定龍頭老大的地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一章 建立培訓中心,奠定龍頭老大的地位! (1 / 2)

在這年代,開廠可不是簡單的事。

首先得有不少資金,光廠房就得不少錢。

就在家裡建套小磚石房都得一千多,那麼多大廠房得投多少可想而知,此外還有各種設施。

而且許承安要麼不搞,搞的話絕對不會是小作坊,至少得丟個幾萬下去的那種。

錢對於許承安不是問題,他現在手裡就有好幾萬塊了,如果需要更多的話,以自己現在的身份和地位,隨時向農行那邊多貸個十萬八萬。

關鍵得讓政府批。

雖說改革開放了,也陸續有人開了私營企業,然而沒個正兒八經的專案和人脈背景,政府那邊很難批下。

就比如說改革開放之初最常見的紡織廠,幾乎就都是以前國營服裝廠上面那批高層的家屬做的,這個就是正兒八經的專案,只是沒關係的涉足不了。

其他人的話,除非你這個專案特別有潛力,政府特別看好,否則連小作坊都不好開。

這就是許承安搞黑木耳專案的更大目的,讓村民們掙到錢的同時,自己也有了個開廠的名目。

對於許承安提的要求,周建國也沒感到意外。

別人不可能無緣無故就把自己的黑木耳栽培技術拿出來拱手給人,還幫你東奔西跑打通銷售渠道,自己肯定也得有利益,這才熱情積極。

無私奉獻那一套是五六十年代的,早就過時了。

大鍋飯時期沒私人利益都有很多人磨洋工呢,更何況都改革開放幾年了。

“黑木耳採摘下來之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幹!”

“比如分揀清洗,去除泥沙雜質和不合格品!”

“還有木耳品質分級、乾燥處理、包裝儲存和質量檢測等等,這些都需要專業團隊來完成!”

“如果想把陽平鎮的黑木耳打出滄城,賣到其他城市,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也相當重要,這些都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沒有加工廠和團隊就成不了事!”

“……”

周建國點了點頭:“加工廠是必須得有的,專業的事得專業人來幹,同時可以推動木耳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形成產業叢集效應!”

陳元中隨即表態:“我也贊同,這個加工廠可以為很多人提供就業崗位,吸納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王學昌則道:“這樣一來的話,耳農只需要專心種耳就行,省心省事!”

這個加工廠沒人有異議,也在許承安意料之中。

但是許承安需要的不只是鎮政府批,還得往大了批。

開廠的土地,得鎮政府出面幫忙才行,這個可不是許承安有錢就能隨便買的。

改革開放後,上面逐步放寬了對農村和地方經濟的控制,鼓勵地方自主發展經濟。

於是,私營企業和廠子如雨後春筍般冒頭。

要開企業或建廠,那就得用地。

地方政府在土地徵用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土地被徵用用於開廠,尤其1984至1986年期間出現了第一輪土地徵佔高峰,同時鄉鎮企業也開始崛起,這些企業通常由村集體或農民個人創辦,利用當地的勞動力和資源進行生產。

不過,現在才1983年,要辦鄉鎮企業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以許承安要搞個大專案,鎮政府才會批並給你徵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