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來到了施家的耳場。
許承安正和施家兩姐妹採收著春耳,發現周建國並不意外.
今天黑土屯的木耳園正式採收第一天,是他讓老支書邀請周建國過來參觀視察的。
得展現下自己的成績嘛,讓領導親眼看到比畫大餅都有說服力。
周建國主動打招呼:“許知青,忙著呢?”
許承安拿塊布擦了擦手,走了過來:“呵呵,不忙,我們的種植園今天開始採收,幾位領導還請多指點啊!”
陳元中打趣道:“許知青,我哪敢指導你這位專家啊,剛才我們農技站的王學昌王站長還誇著你們的栽培技術呢,說是去了省內那麼多地方,沒一個地方的木耳品質和產量能比得上黑土屯的種植園!”
許承安連忙謙虛:“王站長過獎了!”
和周建國陳元中都是老熟人了,不過農技站站長王學昌他還是第一次見到。
當下雙方簡單地認識了下,隨後王學昌便扯著許承安聊了起來,聊的都是和黑木耳栽種技術相關的話題。
很快地,許承安對這位農技站站長就有了一些瞭解。
他很懂得揣摩身邊每個人的性格,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大人物。
周建國屬於有遠大抱負,一心想著把陽平鎮的經濟搞起來,讓民眾過上好日子的人。
陳元中現實點,既想搞經濟也想抓住機會往上爬,但不管怎麼說都算是個好領導。
這個年代的領導基本就沒哪個差的,大多數都是名副其實為人民服務的父母官。
王學昌就更純粹了,一開口就能看出是個狂熱的技術員,人情世故反而不太懂,這種人在80年代是能當農技站站長的,後世可就難了。
隨便一聊,半個小時就過去了。
周建國和陳元中瞭解王學昌的性格,也都頗有耐心地在一旁等著。
直到王學昌終於意識到自己讓兩位鎮政府的領導等太久了:“哎呀,你瞧我這人,一和人說話就忘了時間,真不好意思啊,讓周書記和陳鎮長久等了,也妨礙許知青你們採耳了!”
周建國哈哈大笑著擺了擺手:“沒事,老王你那性子我還能不懂嘛!”
陳元中也沒有任何不耐煩。
這年代的領導上山下鄉屬於家常便飯,他們是真的想了解情況,而不是走個過場,完成任務拍幾張照片就趕著撤,這次來黑土屯的木耳種植園視察連個幫拍照的隨行人員甚至都沒有。
許承安也笑道:“不妨礙,我家耳場不大,採收還是很快的!幾位領導,要不待會中午去我家坐坐,順便吃個便飯,也嘗下我們種植園的木耳味道如何?”
“許知青,我正有此意,那就不和你客氣了啊!”
周建國正好想和許承安談怎麼把黑木耳專案在全鎮範圍搞大的事,去他家吃個午飯順便談了。
陳元中和王學昌也沒推辭,今天上午他們的行程安排就是視察黑土屯的木耳種植園,沒有其他事了。
在上百個耳場轉了一圈,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收穫的喜悅。
周建國心中感慨,許承安提出的這個專案,應該能給黑土屯的每家每戶都帶來不少收入,還真的是造福了所有村民啊!
三人隨機問了下有些耳農的情況,許承安則拿出他那個海鷗相機給幾人拍照。
黑木耳正式採收第一天,那麼重要的日子自然是得用膠捲記錄下來的,正好順便也給領導們拍幾張,他們還不會後世那一套。
“咔嚓!”
“咔嚓!”
“咔嚓!”
看到許承安拍照,陳元中還給某個耳農摘木耳做做樣子,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他和周建國的性格不一樣,實際上此人後世還當過滄城的副市長,只不過是很多年後的事了。
這個黑木耳專案一旦做起來,他這輩子的高升應該能比前世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