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免節外生枝,李行周等人只能先行忍耐,不好插手多管閒事。
李行周心想,這場兵變由幷州大都督府內部爆發出來。
聽阿保機描述的情形,應該就是由建安王武攸宜串通了那個王伯元一起主導。
崔曄“涉嫌”謀害了長史李渾瑊,然後當場被抓。
隨後建安王武攸宜與王伯元牢牢的掌控了大都督府。
以“抓捕崔曄的黨從”為由,將大都督府裡的官員全部控制了起來。
當場還殺了幾個敢於出頭的官僚,殺雞儆猴。
這些倒了黴的高門大戶人家,應該就是都督府裡某些官員的家眷!
李行周的心裡越發有了危機感,建安王武攸宜,這是揪住了崔曄謀害李渾瑊的這個藉口,在剷除異己!
反正崔曄已經落網,誰是他的黨從,全由建安王武攸宜說了算,他大可以對外宣佈說,這些被抓的人全是崔曄自己招拱的。被牽連的這些人絕對是百口莫辯,只能任人宰割!
當然,建安王武攸宜要清除的異己,肯定還包括宿敵李行周,和與他有過沖突、是一個潛在威脅的帶兵將領,桓彥範!
要陷害李行周、桓彥範,對建安王武攸宜來說並不難。
李行周此前與親衛隊的人一同向北探查敵情時,曾經落難,李渾瑊沒有及時發兵去救,再加上李行周此前就與李渾瑊的孫兒建安王武攸宜有仇隙,因此二人很有可能結下宿怨,這就使得李行周有了“作案動機”。
桓彥範的作案動機則是更簡單,他無辜被關了半個月,這口鳥氣如何忍受?肯定是要報負的!
崔曄的動機就更好理解了,長期做為長史的副官,他肯定受過上司的氣,也肯定有著前進一步的野心。幹掉了長史崔曄就是老大!......這就是他的動機!
前前後後所有的事情串聯起來,李行周覺得,這根本就是一個早就布好了的驚天大局。建安王武攸宜早就在計劃著,要同時把自己、桓彥範還有崔曄以及幷州大都督府裡一切不願附庸於他的人,全部一起帶進這個圈套之中......幹掉!
當然,或許建安王武攸宜最初的目標當中沒有桓彥範,但是看到桓彥範一直都在幫助李行周、還自作聰明的給那些逃兵更換了軍服主動授人以柄,於是他也就順理成章的被牽連了。
削除羽翼剷草除根,建安王武攸宜沒理由對誰心慈手軟!
夠狠、夠精的!
李行周感覺,自己似乎有點輕視建安王武攸宜了。這個鳥人非但心夠陰狠,還極有謀略。此前在洛陽輕鬆勝了他一場,便有些輕敵了。不料到了幷州,他能鬧出這麼大的動靜,讓自己如此的被動!這個圈套的每一步,從私扣馳報、暗害樸景泰、不派援軍借刀殺人開始,每一步,都有可能要了我李行周的命!
如果我一直命大沒有死,到最後就要掉進現在這個最大的圈套當中。上次建安王武攸宜到朔州去執拿“李行周”,他心裡肯定知道用那種方式收拾我的成功機率不會太高,當時,他真實的意圖應該是......引我來幷州上鉤!
桓彥範和那些逃兵被下獄,就是一條致命的誘餌!
至於深懷野心的崔曄?
當這個可憐蟲把女兒嫁給建安王武攸宜,美滋滋的做著封疆大吏的春秋大夢的時候,就已經成了建安王武攸宜手上的一顆棋子、一把長槍和一個替死鬼!
崔曄身為幷州大都督府的最高副長官,建安王武攸宜先是與他合謀一同軟禁與架空自己的祖父,讓崔曄代行發令。事後查起來,崔曄這個“殺人兇手”當然是一切壞事的罪魁禍首。他建安王武攸宜很容易為自己辯白......我怎麼可能夥同外人一起陷害自己的祖父呢?全是崔曄這個野心狂徒的一己作為,最後,也是我建安王武攸宜撥亂反正、剷除了他的所有親信黨羽,為我的祖父報了仇嘛!
至此李行周不得不承認,姑且不說崔曄是否真的掐死了李渾瑊,建安王武攸宜光是利用這一場死訊大作文章剷除異己、豎立起自己在大都督府的絕對權威、又把所有的髒水都潑到了崔曄身上、讓他承擔以往所犯過錯的一切責任,這真是一記精妙的大手筆,堪稱有梟雄之風!
……
三人一路小心謹慎,終於是避過崗哨、翻過高牆,從護城大河中游出了戒備森嚴的幷州城。
體力消耗甚大,三人停下稍作歇息。
阿保機問道,是否要及時通知前方的燕國公?
李行周雙眉緊擰的思考了片刻,搖了搖頭,“來不及了。今晚如果我們不做出反應,只等明天天一亮,建安王武攸宜就要在幷州城裡開榜放文發出海捕文書,說桓彥範、李行周與阿保機一干人,全是崔曄的黨從、合謀殺害了幷州長史李渾瑊,那我們可就成了朝廷欽犯,百口莫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