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鄉貢生補錄名單一出,對於李行周而言便是大事底定。
剩下的這些時間裡他便只需安心備考就是。
親自往宣仁門看過名單做了確認。
他便將三碗倒的事情交給了大熊和柿子。
李行周便正式禁足,專心於後花園精舍中埋頭讀書習琴。
每日誦詩習賦之餘,李行周放下書卷。
於精舍中或隨衛寒霜習琴,或聽衛寒霜鳴琴。
手持酒盞,看著窗內窗外的明月、竹影、那透窗而過的清風微微拂動衣襟。
總有今夕何夕。
恍然似入聊齋世界的幻覺。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
赴京士子越來越多,洛陽洛陽越來越熱鬧,秋去冬來,時間就這麼一天天的過去。
李行周隱於精舍之中,琴書為伴。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轉眼間新桃換舊符,卻是除夕佳日到了。
除夕逢大雪,整個洛陽銀裝素裹,清美絕倫。
還有一個月便是科考之期了,作為後世的李行周深知衝刺的重要性,是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恍然又回到了後世高考前的那段歲月。
畢竟後世一直是搞這個的,他也並不以此為苦,真真沉進去之後,每每有所收穫之時,反而快然於心。
三天上元節期間,洛陽城可謂是舉城狂歡,李行周依舊守著青燈黃卷,怡然自樂。
隨著科考臨近而氣氛緊繃的洛陽士林間開始慢慢傳遞出關於李行周的一些新訊息。
去歲,清河李行周先是如彗星般崛起。待禮部公佈了鄉貢生補錄名單後,其人又用崛起時同樣的速度深藏起來,真是起落之間飄忽不定。
說實話,士林間這麼多年裡還真沒遇見過如此行事的人物,是以士子們對這個甚少被人所見的李行周極感興趣。
許多人更將其評為今科取中的熱門人選。
因是如此,關於李行周的這些新訊息便迅速傳播開來。
“生僻字”等詩幾天間便已在士林人盡皆知,甚或還傳進了皇城之中。
清河李行周因為兄弟與人爭訟之事也很快傳開,但最喜歡聽這事兒的卻是市井百姓。對此事的評價也一如清河時一樣,士林中一個看法,坊間普通百姓們又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看法。
時隔數月之後,李行周再度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只不過前一次是他主動走上潮頭,而這一次卻是硬生生被人推上去的。
當潛心準備考試的李行周知道這股風潮時,距離科考之期已不足五日。
面對這種事情本就很難有絕好的應對方法,遑論時間還這麼短?
此時就是要做些什麼也來不及了。
在如此關節的時刻糾纏於這樣的事情,稍有不慎便會亂了心態,影響到馬上就要到來的科考,一番靜心思慮過後,李行周果斷決定不予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