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連連點頭答應,慧嬪卻依舊冷冷地:“只要我日後從任何人嘴裡知道你漏了陷,我都不會饒了你。紫幽閣”
趙王是真被嚇怕了,走的時候不斷地在心裡說,絕對不能說漏嘴,絕對不能得罪慧嬪娘娘。
而後他就一門心思地想認文嬪做養母。他一直都沒有冷靜下來想一想,慧嬪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幫他,她又是怎麼知道徐大人的事情的?
他更不曾去想,文嬪是否真的會對他好。
“兒臣……兒臣是聽王嬤嬤說起來的。”趙王低著頭開始擺弄衣角。這個理由也是慧嬪娘娘幫他想好的,慧嬪說,王嬤嬤已經死了,別人問起來你就把事情推到她身上,死無對證。
拓跋弘看向他的目光漸漸顯出深意來。這小子一貫沒有城府,今日這些話,怕是有人教他的。
是文嬪麼?
或許是,也或許不是。
他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揮手道:“你先退下吧。你向朕請求之事,朕會考慮的。”
***
趙王一事攪得整個後宮風雲大動。其實嬪妃撫養繼子這事在歷朝歷代都很常見,但在乾武朝的後宮裡就是很驚人的大事了,原因無他,拓跋弘的兒子少,是個皇子就是塊肥肉。如拓跋弘他爹那一代,十一個兒子丟一個都不嫌心疼,嬪妃們都想自己生,懶得爭別人的。
三日之後,拓跋弘下了旨,皇長子趙王記在文嬪名下。另,文嬪入宮多年,侍奉有功,特冊為貴嬪。
六宮紛紛側目。
文貴嬪至建章宮叩謝皇恩,隨後由禮部侍郎開太廟,趙王在太廟跟前,跪在文貴嬪面前行了大禮,此後方可認文貴嬪為母親。
因為是記了名的養子,遂要走這一道規矩,禮儀繁瑣。宮裡沒孃的孩子找養母,並不都會被“記名”,如果皇帝顧及其生母,便只會給孩子找一個安身之處。那樣的養母最吃虧,含辛茹苦地養大孩子,還不算是自己的。但也有不少記名的,都是生母出身卑微或者犯了罪,皇帝為著孩子的將來考慮,給他找個高貴的養母,同時抹去他生母的存在。
趙王的母親就是重罪被處死的。皇帝給文貴嬪記名,就是昭告天下趙王是文貴嬪的親生,沈妃和趙王一點關係都沒有。
眾人無不感嘆文貴嬪好福氣。
帶著趙王一塊兒回碧霄殿的文貴嬪則有些暈乎乎地。她從聽到宮中傳言說趙王親口去求皇帝,到如今皇帝一道聖旨下來,把這孩子白送給她,她都不明白這塊餡餅為何會落在自己頭上。
而且因著趙王的原因,她還晉了一品成為貴嬪。趙王是皇帝長子,皇帝自然會抬高她的身份,讓她做一個正兒八經的皇長子之母。
再看看抓著自己的手,一臉歡喜的趙王,文貴嬪暗暗嘆一口氣——也不知這孩子是怎麼想的。她平日裡也沒刻意地拉攏討好這孩子,他怎麼就認準了自己呢?
說實話,文貴嬪對趙王還真沒有必爭之心。她又不是不能生,拓跋弘給她的雨露多,她近來一直在悉心調理身子,就是準備著生子的。趙王都七歲了,又是沈氏毒婦之子……文貴嬪不是個仁善的女子,她對別人家孩子可沒有愛護之心。
有自己的孩子才是正道。
不過現在事情都成定局,她總不能把趙王再扔出去。眼下她還沒生,有一個養子聊勝於無,就先養著吧。
趙王的事就這麼了結了。往日裡與恬嬪爭寵爭得如年戲一般的文貴嬪,如今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恬嬪曾經向皇上自薦,有意撫養趙王的事情也慢慢地在宮裡傳開了。為人圓滑的恬嬪人緣比文貴嬪好得多,兼之眾妃看著文貴嬪得手都十分嫉恨,竟都開始與恬嬪交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