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寵妃> 第二十九章 攻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九章 攻夏 (2 / 3)

***

林媛沒有想到,北上行軍來得這樣快。就在祭祖之後的第二日,三軍整裝待發,聽從皇帝號令揮兵北上。

林媛早已不得皇帝信任,並不能及早獲知帝王心思。她被拓跋弘帶著跟隨大軍一塊兒走,數日之後才得知,是舊夏境內出了亂子,秦軍這才趁勢攻伐。

蒙古人在夏國撈了不少好處,這些年與秦國分庭抗禮,為了爭搶這塊肥肉,派遣了數十萬的重兵鎮守舊夏的城池。乾武十九年時敬文太后政變,觸動了蒙古貴族的利益。就在兩月之前,乾武二十年三月,駐守在夏國境內的東桓、閩越兩個部落歃血為盟,謀逆意欲推翻敬文。

蒙古自古以來尊卑森嚴,女人當權聞所未聞,東桓等甫一挑頭便有大批官吏貴族追隨,蒙古各地都爆發起義。

蒙古大部族本就握著重權,幾天下來就紛紛自立為王,情勢十分危急。敬文太后急急命令鎮壓。

蒙古內亂,拓跋弘自然大喜,忙不迭傳令往西邊夏國打去。若等溫莊壓制動亂喘過氣來,可就再難找這麼好的時機了。

大軍出得秦國國境時已是六月中旬。拓跋弘肩膀那兒留下一道可怖的傷疤,倒總算是活蹦亂跳地能騎馬了。六月份的北地終於不再嚴寒,然而夏國這地界,深處內陸,比起匈奴來風沙一點不遜,悶熱乾燥更是讓人難受。

越往裡頭走天氣越悶。那是一種很要命的感覺,林媛上輩子經歷過——烏魯木齊可是號稱四大火爐之一。

好在秦國人是去打家劫舍的,一路上心情好。那群倒黴的京城守軍被皇帝趕回去了,匈奴大角峪那兒還留了吳王一眾,跟在皇帝身邊的護駕軍士不過十幾萬之數,往夏國裡頭攻自是不夠看的。拓跋弘遂又傳書吳王,命令他和馮懷恩、洛容真幾人率軍回援,同樣往西邊來。

大角峪那真是個難啃到淚流滿面的骨頭,馮懷恩這一眾人有勇有謀,幾個武將又是久經沙場的,啃了幾月竟是損兵折將毫無進展。拓跋弘看這局勢,深知硬拼不是辦法,也只好將他們傳召回來一塊兒往夏國去。

剛出了秦國,他們遇上了第一波敵襲。林媛混在皇帝身邊,睜著眼睛盯了半日才認出來這波人是東桓部族。

都是些散兵遊勇,皇帝揮揮手給碾過去。隨後遇上的第二波、第三波……場面亂得一塌糊塗,蒙古各部族內訌太嚴重,甚至秦軍隔老遠剛準備衝鋒,就發現山底下一大片的敵軍自個兒打起來了。六月十五這天夜裡,秦軍剛攻下一座小鎮,聖駕稍作歇息,結果竟有東桓部族的使者前來求見,說要與秦國結盟一同對抗蒙古太后。

拓跋弘滿頭黑線,那邊珍妃當場揪著對方送過來的兩個和親貴女打作一團。

秦軍繼續往西平府的方向走。

西平府如今是楚將軍在守——楚達開死後,他幾個嫡子嫡女都沒能出息起來,最寄予厚望的楚華裳早在宮裡死得骨頭都不剩。好在他兄弟那一房子承父業,大侄子楚世榮領了軍功又受皇帝賞識。皇帝感念楚達開的功績,想著他是死在西平府的城牆下頭的,就乾脆把西平府一塊肥肉賞給楚世榮。

不過秦國和蒙古掐架嚴重,西平府被秦國得了,其東邊、南邊的幾個大城和關口,要麼是爭議地,要麼是蒙古人在守。

秦國這一遭就準備著將這些地方全收攏了。

六月二十八日,蒙古軍大舉來襲。

凡是人多勢眾的,自然是敬文太后黨羽。拓跋弘不料到對方會來得這麼快,且是數十萬的精兵,很是難應付。

彼時吳王他們還在匈奴那兒,匈奴和舊夏國都少說離得有千里遠,又是在別國的地盤上跋涉,一路阻礙重重。估摸著他們想爬到聖駕這兒,沒一個多月跑不了。拓跋弘本指望著他們過來應援壯勢,可溫莊那邊來得太快,倒是指望不上了。

好在拓跋弘不是那種從沒上過戰場的富貴君,他二十歲就殺退過匈奴,行軍謹慎,跟在聖駕周圍的親兵不能說拿下舊夏,至少能保個平安。

他如今四十了,不復當年意氣風發,骨子裡的血氣卻是不曾消弭的。他趁蒙古軍初來,還未翻過祁連山山頭,命令大軍從北邊繞行包圍蒙古人。

這一仗秦軍打得有底氣,東邊有援軍,就算作戰不利反被圍城,撐個十天半月等援軍都行。蒙古人那邊就太倒黴,蒙古王城已爆發動亂,敬文太后哪會有援軍派過來。這邊和秦國打得水深火熱,那一頭竟還三不五時地被幾個造了反的部落偷襲。

秦國皇帝臉皮又厚,不嫌棄地和東桓、閩越“兩國”交換國書,還送了薛將軍的嫡出妹妹嫁給東桓“可汗”做閼氏。那個可汗是他自封的,敬文太后氣得跳腳,偏拓跋弘還一口一個可汗、閼氏地喊。

幾方夾擊之下,蒙古人三日下來就大敗,往本國的方向逃。拓跋弘猶豫許久,領兵追了過去。

那一晚珍妃跪在書房前頭勸諫,說皇上不該為箇舊夏冒險。歷來帝王御駕親征,只要鼓舞士氣的目的達到了就該回京城享福,真正征戰四方、討伐天下,那是臣子該乾的事。拓跋弘還受過傷,早該回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