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媛風頭正盛。晉封三日之後,宮內傳出她與李良娣爭執之事。得到訊息的皇帝聽了張良媛哭訴,將李良娣貶為小儀。
李氏就是乾武十二年的新妃中最得聖寵的那位,不過那一年有云丹壓著,她也算不上隆寵。
倒是張良媛後來居上。
如此,再也無人敢小瞧張良媛了。
憑著一個張良媛,沉寂半年的靜妃也漸漸復寵。不過皇帝來華陽宮大多是陪伴張氏的,對待靜妃不過爾爾——宮裡淑妃病得不成樣子,靜妃的身子也早敗了,沒有哪個男人會喜歡一天到晚地面對病秧子。
張良媛很是得意了些時候。然而在一日午間小憩後,她不慎暈厥,同住一宮的齊容華扶了她回寢殿,又給她傳御醫。
張良媛瞧不上失寵已久、身材走形的齊容華,不過看在人家好心幫了忙,兩人就多說了幾句話。齊成玉這個人很好相處,性格又爽利,幾日下來,張良媛竟是和她姐妹相稱了。齊容華又和得寵的淳容華交好多年,漸漸地,華陽宮裡就出了一家子三姐妹。
於是淳容華和張良媛兩位寵妃相互提攜著,華陽宮越發炙手可熱。
一日皇帝駕臨華陽宮合歡殿,與靜妃、淳容華、齊容華、張良媛幾人共進午膳。飯畢,有一宮人來稟道:“玉照宮的淑妃娘娘又犯了咳疾。”
這種話一聽就知道是妃子在矯情,素日裡許多不得寵的人都會遣宮人在皇帝面前說“犯了咳疾”、“得了胃病”之類的話,然林媛還是第一次動用過這種低俗的招數。
皇帝聽了,倒不似從前一般感到厭煩,而是靜默起來。林媛的病他清楚,他曾經承諾一定會為她找到解藥,他已經盡力了,卻始終沒能做到。
靜妃就勸道:“皇上去看看吧,淑妃妹妹病得重,大家都知道的。”
座下張良媛卻坐不住了。她是新寵,每日都想方設法地博寵,自然不願讓皇帝拋下她去看望淑妃。於是道:“淑妃娘娘病重,該請梁大人去看診呀!哦,對了!嬪妾特意為皇上燉了鴿血湯……”
話未說完皇帝已起身打斷她,隨即吩咐擺駕玉照宮。
張良媛訕訕地住了嘴。倒是齊容華眼珠子一轉,拉過張良媛的手與皇帝進言道:“都是一宮的姐妹,淑妃娘娘病重,我們也該去看看的。”
皇帝是拉不回來了,那跟著皇帝一塊兒去總好過被皇帝丟下。
張良媛回過味來,迭聲道:“是呢是呢!嬪妾等該去探望淑妃娘娘!”
幾人遂跟隨皇帝同往。靜妃還在猶豫著,齊容華又一手拉過了她,大家一同浩浩蕩蕩地往玉照宮裡去。
玉照宮一切如常。拓跋琪做了太子後就按例搬去東宮裡住,素日裡又忙於學業,這會子並沒有過來服侍母妃。少了個六皇子,卻是多了個來探望的趙昭儀。
皇帝一看見趙昭儀就蹙了眉頭,神色亦更加擔憂了——看起來,他的媛兒不是矯情地想見他,而是真的病得厲害,連趙昭儀都過來了。
帷幔之下的林媛形容枯槁,倚著迎風靠枕,目色都是呆滯的。直到瞧見了皇帝,她的雙目陡然閃爍出一絲星芒,抓緊了皇帝的手不肯鬆開。
拓跋弘一時悲憫起來,俯身緊緊抱住了她。後頭跟著的靜妃幾個都不敢出聲,齊容華和淳容華命宮人送上了些補身的藥材,張良媛也識趣地低頭閉嘴,不敢在這種時候爭淑妃的寵。
拓跋弘親自伺候林媛喝藥,在床邊上坐了許久不願離去。幾個妃子自然不好先走,都含笑站在旁側陪著,不時遞上毛巾之類的服侍林媛。
這麼坐了一會子,靜妃一眾滿面關懷,皇帝加意憐惜,玉照宮裡是一派溫情之景。張良媛起初還在吃醋,如今看到淑妃病得說話都是啞的,一張傳說中很美豔的容顏實則是衰敗瘦削,比起自己差了十萬八千里,當真是個病入膏肓的人。張良媛並不是個冷酷的人,心裡就開始同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