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這個搞宣傳的任務,毛玉龍夾著從鎮守太監那裡拿來的軍情情報,急匆匆趕奔了自己的報館。
二哥王作仁正在報館裡忙得一塌糊塗。
現在王作仁原先的印書局已經改名為三義報館,由於掌握著獨家的技術,打敗了無數模仿的同行。經過這短短的半年運作,擴大了印刷廠的規模,報紙的銷量擴大到了每日5萬份,於是就不再和其他人競爭印書,而專門做報紙的生意,已經是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但最近這兩天生意卻降了不少,原因就是城內混亂,大家已經沒有閒心購買報紙了。生意是清淡了,但人卻更忙了,原因就是,倭寇這次進犯,杭州城究竟守得住,守不住還兩說,大家都人心惶惶。王作仁也要做最壞打算,同時現在手下已經有幾十號的人,加上那些報童都要儘可能的給予安置,怎麼的也得讓他們吃上飯,在這一塊上,王作仁是願意虧本的,同時也正因為他的這種做法,攏住了絕大多數人的人心,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毛玉龍進來的時候,一臉油墨黑灰的王作仁上前幾步拉住了他的手:“聽說你被守備大人徵辟幫趙老爹的忙去了,所以我沒機會看到你,於是打發了人去你家看看,結果三兒帶著你的鄉鄰看顧的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
被這麼一提醒,毛玉龍才想起,自己已經好幾天沒有回家了,也不知道娘擔心自己到什麼程度,不行,自己無論如何也得回家看看去了。
“這次我是奉了鎮守之命,安排給咱們報紙任務的。”
“鎮守安排咱們報紙的任務?多少?”王作仁沒有因為得到了活計而高興,反倒有些憂愁。
毛玉龍報出了數目:“一日十萬份,要免費發給杭州城內的百萬百姓。”
“這麼多,這可要傾家蕩產了,兄弟啊,你要害死我了。”
毛玉龍就不解的問:“怎麼我給咱們攬了這麼大一筆活計,這怎麼還讓咱們傾家蕩產呢?”
王作仁就大訴苦水:“我的兄弟啊,說你聰明,你就聰明在腦袋瓜子上了,對世故上一竅不通啊。官府的活什麼時候給過錢?都是我們白做的,即便是給錢,那也只是象徵性的,就是虧本,這下咱們完蛋了。”但看看毛玉龍,就又咬咬牙道:“鎮守派活計給你,就證明鎮守看好你。一旦入了他的法眼,兄弟你就能飛黃騰達,罷了,為了兄弟你的前程,這活我們接了,即便傾家蕩產也接。”
毛玉龍才明白,也才想起來,大明皇宮官府歷來對外用什麼,那叫合買,最多給你一半的價格,為此給你一個好名聲,叫做內供御用。但好名聲不當飯吃,所以,所有的商鋪和工廠作坊每年上面發內供或者合買的時候,都是要上下打點走動,不是為了撈上這個好名聲,是生怕得了這個好名聲。
而官府的徭役就更要人命了,不但白出工夫,還要自備伙食,若是出現損耗,還要百姓自掏腰包。即便不出現損耗,收貨的官吏也會折算出缺額,讓百姓補交的。所以,只要沾上官府的差事,你就已經註定傾家蕩產了。
瞭解了這些,毛玉龍就變戲法一樣在自己的夾帶裡拿出了四錠大銀:“二哥,這次是鎮守太監下的任務,十萬份,四百兩,這是首筆,一版大小,四文一份,每日一版,每次四百兩,這還傾家蕩產嗎?”
王作仁當時大吃一驚:“真的是這樣嗎?難道不是讓咱們白做?”
“銀子就在這裡,正經的官銀,鎮守的批覆條子在這裡,絕對沒有人敢剋扣。”
王作仁就算計:“如果只是一版大小,成本不過一文,十萬份不過是百兩,現在是非常時期,我們不能做其他,但我也是愛國的,就收成本,就這麼定了。”
坐班太監趙玉良聞聽,當時感慨:“都說無商不奸,王老闆卻有如此愛國之心,沒辜負了當初鎮守的厚愛,你這樣的舉動,咱家立刻就向鎮守彙報,為你請功。”
王作仁沒有阻攔,其一可以討好鎮守,其二,這個坐班也有功勞,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嗎。
“稿子誰供應,都要什麼內容?”
“發行這種號外,其目的就是發揮我們報紙宣傳面廣的優勢,讓滿天飛的謠言不攻自破,讓百姓隨時得到真實的訊息。同時,要樹立幾個典型,將他們樹立成英雄。所以,確切的軍情戰況,將由錦衣衛千戶提供。樹立典型,小弟我親自操刀。這戰情已經帶來了,我現在就開始編寫英雄典型。我們要快,爭取下午就出來,然後讓報童全部上崗到處分發,先將這謠言壓下去,再將大家的激情激發出來。”
王作仁說幹就幹,立刻發動所有的人手,十五臺印刷機器全部開動,大家忙的是一塌糊塗,但幹勁卻倍增。
毛玉龍就在報館裡,坐在那裡略一思索,一個英雄的高大形象就躍然紙上了。
楊匡,以平民應募,而後自請出城守衛軍營,老爹兒子一起上戰場,城門口發誓只有戰死的一家,沒有逃跑的三代。
洋洋灑灑一揮而就,一個高大的,正確的,勇敢的英雄就新鮮出爐。
而趙玉良也奮筆疾書,他負責的是官員的宣傳方面,鎮守指揮若定,簡直就是當世諸葛。錦衣衛勇敢,出城刺探敵情,簡直就是後世的英雄偵察兵。東廠奉公守法,嚴查敢於貪墨百姓捐輸。至於其他官員的功勞,那就是春秋筆法語焉不詳了。
稿件寫完,立刻排版印刷。
而緊急招呼回來的百名報童早就等在了門外,出來一批,立刻裝袋跑入市井:“號外號外,官府免費發放號外,詳細報道杭州最新真實戰況,最新軍隊籤丁安排。”
稚嫩的聲音清脆的在杭州內外城裡響起。
無數的市民紛紛圍住報童爭搶號外報紙,尋找著他們最關心的內容,一時間洛陽紙貴。啊,對了,這是免費的,但杭州的紙張作坊的確供不應求了。
效果是立竿見影的,百姓們不但得到了最新的戰況,最新的軍事調動安排,也看出了英雄榜樣輩出。大家激動之餘,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百姓不但安了心,更知道了守城的道理。於是一個個群情高昂,出現了父親送子上戰場,妻子送夫打東洋,並且自發的發起了向英雄學習,向英雄致敬的行動,楊匡的家幾乎被所有的崇拜英雄的百姓擠破了。
形勢大好,是非常之大好,這讓聽毛玉龍和趙玉良彙報的鎮守大大的欣慰:“這報紙竟然能抵得上十萬兵,我真沒看錯你當初的決定。至於王老闆不fāguonáncái的事蹟,我一定上報九千歲,上報皇上,給於嘉獎,最起碼,一塊萬歲親寫匾額是跑不了的了。”
鎮守高興,大家都高興,於是毛玉龍趁機提出想要回家看看。結果還沒等他張嘴呢,一個錦衣衛巡哨城外的番子帶著滿身的血衝了進來:“報——倭寇四萬殺來,已經離城三里。”
得,假期取消,走不了了,大戰開始了。
明末孤臣
明末孤臣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