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檀如蘇崇尚自由,而且她還要去尋神,她不喜歡在一個地方久待,是不會跟著自己去上任的。
即便檀如蘇願意,他也不希望檀如蘇因為他這樣。
某一刻。
他看向了檀如蘇。
但檀如蘇的沒有看她,她抬起了頭,看向金鑾殿上方的雕樑畫柱。
她的手藏在身後,十指交錯,像在打架。
便在此時。
皇帝的話落入耳畔,“溫愛卿,有什麼顧忌嗎?無論有什麼難題,你都可以告訴朕,朕幫你解決。”
這位以霸氣為人設立於無數朝臣心中的皇帝,此刻的語氣確實極為的善解人意。
彷彿他所頒的不是聖旨,而是一份建議,可以討論的建議。
溫道言皺眉,沉默。
西寧府。
大周西境門戶,古牢關便在西寧境內,那裡是宿國公的駐地,也是莫千與的家,再往西便是大陸之上最為混亂的萬牢古國之地。
據聞,前不久大周和雪國的激烈戰事之中。
原西寧知府為謀取錢財,趁著朝廷重心在北邊,宿國公雖不在北方但心思依然關注著北地戰事。
他尋得機會,竟和萬牢古國之中的各方宗門走私違禁之物。
結果被宿國公麾下將領所發現。
宿國公鎮守古牢關,對西寧府官員有節制監察之權,四品官員之下有便宜行事之權。
所以那名知府被宿國公直接押送到古牢關上斬首示眾了。
去西寧府做知府,便意味著要和宿國公打交道。
這件事即便放眼朝堂,也很少有人樂意過去。
但西寧府之重,不言而喻。
能夠被皇帝陛下派去和宿國公配合,更可見皇帝陛下對溫道言的培養之心,倚重之心。
為國效力,為君效命。
是溫道言在科舉之前的心之所求,也是他父母所期望的。
在皇帝下方的長公主看出了溫道言和檀如蘇之間的端倪。
事實上。
早在關侯準備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溫道言,之後蘇幕因此而找到她,建議先將溫道言外放時,她便已經知曉。
只是她沒有想到。
短短時間內,兩人之間的關係顯然已經不是一年前。
長公主看向蘇幕和莫千與,但沒有傳音。
這裡是金鑾殿,便是歸道境的存在也不敢傳音。
蘇幕和莫千與都讀懂了長公主的目光。
遷溫道言去往西寧府,想來應該是長公主向皇帝提出的建議。
溫道言到自己的家鄉為政,莫千與當然樂於看見。
在她看來,朝中袞袞諸公,沒有人是像溫道言這般真心為百姓著想的。
但莫千與更加知道,這個選擇不止關乎溫道言自己的人生,也關乎檀如蘇的人生。
她有一雙洞幽法眼,但看不見未來。
她不知道未來會是怎樣,自然不能夠輕易去插足別人的人生決定。
當然,身為朋友,若是溫道言或者檀如蘇問她,她會說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