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雪原縣驛丞溫道言,恪盡職守...屢立奇功...著升西寧知府...另吏部從重議獎...欽此!”
從驛丞直升四品知府,這絕對是大周開朝以來。
不,這絕對是自古有驛丞和知府之職以來,最快的躍遷。
從不入流到四品,便是數升了多少級都要數一會兒。
溫道言,似乎又一次創造了歷史。
從三個月的縣令到被貶的驛丞,還不滿一年的時間,他的仕途生涯竟比某些話本之中描寫的主角還要誇張。
但這已經明顯違背了大周官員升遷的制度。
所以幾乎和先前反對蘇幕莫千與差不多的一幕又一次在朝堂上出現。
尤其是吏部尚書,言辭尤為激烈。
也有很多官員扯出了祖宗之制,撤出了太祖皇帝。
然而面對朝堂上的洶洶之言,皇帝手掌重重地落在龍椅上的龍頭之上。
這龍自然不可能是東海的那些雜龍,而是皇道真龍,是六道龍脈。
“朕打破的規矩還少嗎,你們是第一天上朝還不習慣?”皇帝的聲音比起落下的掌風,要平緩許多。
但給百官們帶來的衝擊卻更為強大。
“溫大人,領旨謝恩吧,”老太監提醒。
在外人眼中。
溫道言此刻大概是被這樣的升遷所驚得目定神呆。
實際上並不是。
老太監的聲音將他驚醒,但他卻沒有立即領旨謝恩。
蘇幕和莫千與都從他的眉宇之間看見了糾結。
他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夠像大師兄一般,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皇帝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溫大人?”老太監又提醒。
周圍的官員此時此刻自然也察覺到了溫道言的端倪。
“溫道言!”
今日朝會,關侯也來了,他看見溫道言的模樣便知道他在想什麼。
當然那,他也不是僅僅從溫道言的身上觀察,還有在她後面的檀如蘇。
檀如蘇很平靜,平靜得過於反常。
她的目光已經看向了側方,好似聚焦在前方不遠處的金柱之上,彷彿是在欣賞著金柱之上盤旋的金龍。
溫道言看向了關侯,他知道關侯的意思,也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
沒有關家,他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他也向關家承諾過,若步入仕途,會努力讓關家重顯榮光。
君子一諾,重千鈞。
但在長恆山脈上。
他也對檀如蘇說過,“因為你在這裡,所以我來了。”
他重複了兩次。
為什麼重複。
不是因為檀如蘇沒有聽見,而是三個月的縣令,幾個月的驛丞,便讓他明白了自己的心意是什麼。
不想離開,所以來到。
然而現在,接下聖旨,便代表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