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風雨大宋> 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

離開轉運司衙門,杜中宵對張堯對自己的態度疑惑不已。自己一個知軍小官,張堯佐的態度過於熱情了些。再是禮賢下士,也不應該如此謙遜,不要說外戚身份,一個待制、轉運使都不該如此。

捏了捏最後張堯佐送自己的一個沉甸甸的小布袋,杜中宵滿心疑惑,回到驛館。

回到自己住處,開啟小布袋一看,杜中宵不由啞然失笑。這袋子裡,竟是滿滿一袋金錢,粗略算一下將近百貫,比杜中宵送出去的禮物還要貴重一些。金錢是宮裡特製用來賞賜的,想來是張美人送給張堯佐的,他拿來送給杜中宵。

看了金錢,杜中宵終於明白了張堯佐的心思。什麼重視年輕官員,獎掖後進,都不對,是他這個官做得太孤獨了。杜中宵這樣一個正榜進士出身,二十幾歲出頭進館閣,前途無量的官員來拜方他,讓張堯佐欣慰不已。今天張堯佐沒有別的心思,就是很高興。杜中宵送的那點禮物,張堯佐根本沒看在眼裡。

張堯佐出身寒微,苦讀詩書而中進士,以前做官的時候,勤勤懇懇,肯定也曾滿懷憧憬,自己有一天做高官,名滿天下。這幾年步步高昇,年輕時的夢想實現了,結果卻不像他想的那樣。

以張堯佐的資歷,做到現在的官位並沒有問題。他肯定也曾經認為,自己雖然沾了侄女的光,但本身資歷過硬,必然會得到大家的認可。恐怕沒有想到,從升到待制的那一天起,便就受到了朝中官員的冷暴力。因為是外戚,朝中的官員大多都不跟他來住,任官有功無人看過,一有小過,滿朝風雨。

這個官當得很沒有意思,而且因為別人躲著他,也有些孤獨。這才是杜中宵登門拜訪,他如此客氣的原因。以前路過的官員,要麼百般巴結,要麼冷傲孤高不理他,像杜中宵這樣純禮儀性,客客氣氣登門拜訪,沒有所求的官員,實在不多。

想明白了這點,杜中宵便就釋然,安然收下了這袋金錢。

其實張堯佐這個人,出身貧寒,高中進士之後強於吏治,善斷案,是個能吏。正是因為他以前沒有什麼後臺,做官一直謹小慎微。張美人貴顯,他飛速升官之後並沒有仗勢欺負別的官員,反而一直被朝中官員欺負,遭遇到了冷暴力,他變得越發謹慎。

十三郎進來,對杜中宵道:“官人,我們明日上路麼?”

杜中宵點頭道:“明日上路,儘快回到京城去。——對了,我這裡有幾個錢賞你。”

說完,從張堯佐給布袋裡取了十個金錢,排在桌子上,對十三郎道:“這裡十個金錢,你仔細收起來,等到回家孝敬父母。”

十三郎拿了一個金錢在手裡,掂了掂,又仔細看過,才道:“官人,這錢是金的?”

“十足純金!”杜中宵點頭。“這裡宮裡的金錢,專門用於賞賜,豈會有假!”

十三郎好奇地把金錢拿在手裡,翻來覆去地看,口中道:“竟是金的,還沒有看過金的錢呢!”

每到年節,皇宮都會制一批金錢銀錢,與普通的銅錢同樣開制,不過材料換成金銀,用於賞賜。這種金銀錢跟其他地方的金銀幣不一樣,真正說起來,類似於後世的紀念幣。京城曾經發生過,宮裡的人用金銀錢當一般銅錢用,讓商戶發財的事情。當然正常使用,是按同等重量的金銀算。

當時制新鐵錢的時候,杜中宵曾經想過,中國為什麼不用歐洲歷史上的金幣銀幣?後來知道了這種金銀錢的存在,便就明白,原因只有一個,不合適而已。中國是統一的大市場,而歐洲到處都是五花八門的封建小領主,很難統一貨幣,他們需要使用金銀幣。

金銀這種貴金屬,適用於國際貿易,統一大市場的需求並不那麼強烈。

離了潞州,杜中宵取道相州,從安利軍經黃河白馬浮橋過河,前往京城。

一進相州境內,林慮縣木縣尉帶了兵馬迎接,行禮如儀。

杜中宵回禮,正要動身的時候,突然人群裡一個人大喊:“官人,我在這裡!我在這裡!”

杜中宵定睛一看,原來是陶十七,急忙吩咐木縣尉,讓他近前來。

陶十七到了杜中宵馬前,躬身行禮:“我前些日子得了訊息,官人要從這裡回京,在這裡已經等了幾日了。今日好不容易等到,可恨這些撮鳥不許我上前!”

木縣尉有些尷尬,忙道:“下面的人不知你與博士相識,得罪莫怪。”

有杜中宵在一邊撐腰,陶十七的底氣足了,道:“我本是隨著官人到河東路來,得了舉薦,到相州這裡做官,哪個不知?偏你手下這群廝鳥,裝作不知。”

木縣尉的官比陶十七大不了多少,又有杜中宵在旁邊,只好賠禮。

上了馬,陶十七與十三郎並排,隨在杜中宵身後。

走了一會,十三郎見杜中宵在前面與木縣尉說話,悄悄從懷裡取了一枚金錢,塞在陶十三手裡,小聲道:“多日不見,哥哥送你個好東西。”

陶十七拿起來一看,驚道:“這是金錢?哥哥從哪裡得來的?”

十三郎做個噤聲手勢,小聲道:“官人賞的,莫要大聲,拿了去玩。”

陶十七雖有些捨不得,還是把金錢送還十三郎,豪氣地道:“現在我做官了,拿著俸祿,如何能拿你的錢?等到了相州,我請你吃酒!”

十三郎道:“我還有好幾個呢,你只管拿去玩。至於吃酒,那自然逃不脫的。”

兩人分別多時,此時相見親熱異常,說著這幾個月各人的遭遇。

陶十七道:“相州這裡處處都是鐵礦,產鐵無數。我到這裡之後,造了幾門火炮,知州李相公甚是看重,很是快活了幾個月。可惜李相公兩月之前病故,新來了個楊知州,還不知他脾性。”

前任知州李宗詠是重臣,他對陶十七看重,下面人人都不敢小瞧陶十七。可惜他年歲已老,兩個月前病故於任所,新來的知州楊孜忙於秋稅,還沒顧得上陶十七,這些日子有些懶散。

&n.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