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過去。
故宮博物院裡,王庸等人正擊掌慶祝。
本來按照進度,《國學正典》草稿一審之後,還要進行二審,三審,並且修訂更正錯漏之處。
但是沒想到的是,經過王庸、千葉真昔等人的一審檢查,初稿竟然沒有一絲紕漏!
起初王庸還不信,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然後才興奮的拍案而起,大呼:“一遍過稿!咱們這是創造了一個奇蹟啊!誰能想到編纂這樣一本書籍,竟然可以做到初稿就沒有紕漏?牛批!”
“厲害!”
“厲害!”
一眾學者也是興高采烈的說著,自己被自己震撼到了。
一遍過稿,從側面證明了編委會成員們的認真跟努力,對他們而言,這是對他們這段時間辛苦工作的最大褒獎。
“我宣佈,《國學正典》於今日正式定稿,殺青!”王庸站在辦公室中央,高聲道。
學者們頓時嘩啦啦鼓掌。
“老師,您要的東西找來了。”這時候李洪偉跑進屋子,遞給王庸幾樣東西。
眾人好奇的看過去,卻見王庸手裡拿著一隻毛筆,一把刀,一塊竹板。
“別人拍完電影都有殺青儀式,咱們一是缺錢,二是不太適合大操大辦。所以簡單的進行一個殺青儀式。”王庸解釋。
說完,王庸將那塊跟鍵盤一樣大小的竹板平放在桌子上。
這塊竹板還帶著翠綠的青皮,王庸飽蘸濃墨,在青皮之上鄭重寫下四個字。
國學正典。
然後拿起刀子,嗤啦一聲,刀刃精確的劃透青皮,就跟削蘋果皮一樣,將整塊竹板的青皮都削掉。
這,便是殺青兩字的最原始含義。
古代人們將字跡寫在簡牘上,因為竹簡的青皮很光滑,如果寫錯了或者有哪句話寫的不對,輕輕動動手指,揩去就行,十分的方便。
初稿,就是寫在青皮之上的。
只有修改完畢,確認完美無缺了,才會將青皮削去,露出竹簡的白芯。這個時候再在竹簡上寫字,筆墨就會滲入竹芯,無法更改了,也就算是正式定稿。
殺青,說的便是這個削去竹簡青皮的過程。
屋裡都是著名學者,王庸這個舉動根本不需要多做解釋。
眾人眼看著寫著《國學正典》四個字的青皮落地,心裡就跟完成了一樁夙願一樣,如釋重負的鬆了口氣。
“接下來,請各位老師將自己姓名書寫其上,也算給咱們編纂小組留個紀念。”王庸道。
“千葉老師先來吧!”劉改之衝千葉真昔道。
千葉真昔搖搖頭:“我可不敢居功,這第一個名字,我看應該由李在先老師先來。”
李在先也擺手:“我就做了一點微末工作,哪敢第一個寫?我看顧老師這段時間忙前忙後累得夠嗆,又是咱們這群人裡年齡最大的,理應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