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員瞅著這一幕,絲毫沒有勸解的打算。而是臉上明顯帶著絲絲快意,袖手旁觀。敢在南韓土地上裝比,這就是下場!
直播間裡觀眾們也是嚇到了。
“我去,王老師玩的有點大啊。這是真的在用生命裝比啊!”
“你們可別說風涼話了,剛才要不是你們慫恿,王老師能當眾挑釁這群棒子?出了事你們責無旁貸!”
“誰有南韓報警電話?打一個吧,萬一真出事就不好了。”
就在華夏網友七嘴八舌想主意營救王庸的時候,卻聽王庸驀然大喊一聲:“shutup!”
漢語可能大部分南韓民眾聽不懂,但是英語幾乎每個人都懂,畢竟南韓一直以來都仰美國鼻息生存,英語在南韓影響甚大。
王庸這句“閉嘴”,成功的把所有在場南韓人驚住了。
見場面被d住,王庸這才不緊不慢的走到鈞窯櫥窗前,道:“我之所以說你們無知,說有原因的。這些器皿,外表都掛著一層厚重的乳濁釉,一般認為這就是鈞窯瓷器的特點。所以,你們南韓專家將其歸類為鈞窯。可是那些專家們不懂,在華夏還有另外一個窯口,叫做金華鐵店。如果你們上網搜尋一下金華鐵店出土的瓷器碎片,就會發現何止釉色一樣,就連細節都一模一樣。”
南韓民眾全都愣住。
“胡說八道!以為隨便編造一個莫須有的窯口就能騙過我們嗎?”講解員反應最快,立馬指責道。
其他遊客也跟著指責。
直到一個學生模樣的人拿出手機看了半天,然後弱弱的說出一句:“好像……他說的說真的。”
眾人一看那學生手機上的圖片,表情立馬變了。華夏果然有一個叫做金華鐵店的窯口,那裡出土的瓷器碎片果然跟這批“鈞窯”瓷器一模一樣!
“這……怎麼會這樣?”指責王庸最兇狠的一個南韓人,語氣變的十分失落。
“不可能,我們南韓專家們不可能弄錯的!”講解員也是表情尷尬,拼命否認。
而其他南韓民眾都選擇了沉默。
但凡有點分辨力的人都能看出來,確實是南韓學者們弄錯了。這一批瓷器確實不是鈞窯瓷器,自然也就比不上那三件上等的高麗青瓷了。
“唉!”一個南韓老人搖頭嘆息。
也不知道是嘆息南韓專家們的無知,還是嘆息南韓文化的衰落。
直播間裡,華夏網友們則是一片叫好。
“漂亮!有理有據,打臉響亮。看這下棒子們還得意不?”
“剛才黑王老師的人呢?出來啊!王老師笑怎麼了?笑就對了!看見一群猴子秀無知,難道還不能笑了?”
“黑子是看不見這一幕的,他們只會肆無忌憚的攻擊王老師。”
博物館裡,那個南韓講解員尷尬的舉起話筒,道:“咳咳,讓我們參觀下一個展覽櫥窗,這個厲害了,這是元釉裡青紅瓷。每一件瓷器上都刻繪著詩句,凸顯了當時民間的喜好詩文風氣。具體情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咱們南韓現代的讀書風氣,就能瞭解了。”
南韓人均讀書量不菲,平均每人十一本,是華夏的一倍還多。
這也是許多南韓人瞧不起華夏的一個地方,覺得華夏人只知道金錢,不喜歡讀書。
這次講解員雖然沒有明著鄙夷華夏,但是暗中還是帶上了一些情緒的。
直播間裡彈幕又是罵聲一片。
現場的南韓遊客則有點挑釁的看著王庸,心想這種事情總沒法辯駁了吧?
誰知,只聽王庸又是一聲哂笑,道:“讀書多固然是好事,可讀的書不對的話,那讀的越多就只能錯的越多了。”
“什麼意思?你憑什麼說我們讀的書不對?”講解員瞪著王庸,質問。
王庸撇撇嘴,說:“憑什麼?就憑你剛才那番話!元釉裡青紅瓷之所以出現大量的詩文刻繪,不是因為民間喜好詩文,而是因為青紅瓷燒製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大片的色彩不均勻,繪製畫面的話會導致整個圖案模糊不清。而詩文就相對好一些,尤其後期青紅瓷燒製工藝成熟以後,人們用線繪在上面刻繪詩文,更是將這種特點發揮到了極致。像是什麼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什麼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都是那時候的有名詩句。”
if(('readtype != 2 && 'vipchap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