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卻眼波微轉,兀自成霜。”
聲音輕柔,如春雨滴答,燕語呢喃。眾人一下子就被王庸的聲音吸引,眼前彷彿出現一幅畫面。
華夏文化中特有的水榭亭臺式的浪漫,緩緩展開在眾人心裡。讓人情不自禁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尤其潘森,在王庸第一句吟誦出口的時候,就整個人愣住了。
等到王庸整首詩吟誦完畢,他兀自處於一種呆滯中。
好像大腦被一道閃電擊中,一下子宕機了。
半晌,他才緩緩醒轉,長長吐出一口氣,幽幽道:“好美。”
對於華夏文化有著深刻研究的潘森,第一時間讀懂了王庸吟誦裡的意境之美。
只是王庸對於潘森的衝擊並沒有就此結束,而是如洶湧潮水,一浪又一浪的接連而來,將潘森的心靈衝擊的滿滿震撼。
“下面是詩經版。
子言慕雨,啟傘避之。
子言好陽,尋蔭拒之。
子言喜風,闔戶離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更美!”潘森震驚之餘說道。
《詩經》作為華夏詩詞之祖,每一首詩裡都蘊含著驚心動魄的簡練之美。王庸這個《詩經》版將這種簡練美髮揮到了極致,翻譯的簡直讓人驚豔。
此時,潘森心中已然隱隱有些歎服。
可講臺上的王庸見狀,只是微微一笑,又道:“別急,還有離騷版。”
“君樂雨兮啟傘枝,
君樂晝兮林蔽日,
君樂風兮欄帳起,
君樂吾兮吾心噬。”
潘森已經徹底被驚呆了。
他沒想到,一首簡單的英語詩翻譯,王庸竟然連續給出了三種不同的形式,每一種都讓他驚歎,讓他為之迷醉。
如果王庸並沒有拿英語對比,只是簡單吟誦這三種漢語詩句,潘森還不會有這種強烈感覺。
可是一對比之後,潘森瞬間產生一種自己都不願意承認的感覺。
漢語之美確實超越了這世界上其他語言。
只是,就這樣承認失敗嗎?
潘森還在猶豫之時,卻聽這時候一個同學猛的從凳子上站起,驚醒一堆滿臉沉醉的同學。
別的同學剛才都被王庸的吟誦所吸引,陷入其中。這位同學卻在刷刷刷奮筆疾書,不知道在寫些什麼。
現在,她站了起來,拿著寫完的東西,道:“老師,我也有一種翻譯版本。”
王庸手一伸,道:“尹夏同學,請說。”
尹夏在眾人的驚訝中,念出了自己的翻譯。
“江南三月雨微茫,羅傘疊煙溼幽香。
夏日微醺正可人,卻傍佳木趁蔭涼。
霜風清和更初霽,輕蹙蛾眉鎖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