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一上午,幼兒園的事沒有辦成,培訓機構走了好幾家。
從琴行出來以後,洛楊帶閃閃在商場裡覓食,閃閃一言不發,洛楊都有些擔心是不是剛才吉他的事把他嚇壞了。
可這小傢伙的表情一點不像受了驚嚇,他這面無表情的樣子分明讓別人更覺得恐懼才是。
“閃閃。”洛楊坐在閃閃對面,閃閃還是不說一句話。
洛楊又叫了一聲,這個洋娃娃一樣的小崽才開口叫了一聲“爸爸。”
雖然不習慣爸爸這個稱呼,可相比剛才的安靜,這聲爸爸多少還是讓洛楊感到安心不少。
“我又沒有說你不對,你為什麼不說話啊?”
“爸爸,音樂。”
閃閃沒有回答洛楊的問題,而是在提醒洛楊,店裡有音樂的聲音。
“是《月光》。”
“月光?”
洛楊不知道怎麼向閃閃解釋,德彪西的《月光》原本是一首大眾化程度很高的古典樂曲,月光皎潔,朗月肅清,一層月光的印象加上又一層月光的印象。
皎潔、寧靜、優雅。
然而人們對月光的美好是基於幻想和美化的,月球本身並不美麗,也不會發光,更與愛情沒有任何聯絡。
“晚上,我帶你看月亮,月亮反射太陽的光,就有了月光。像——孩子的眼睛一樣明亮。”
“孩子的眼睛?”
閃閃越來越糊塗了。
索性不解釋了,和孩子解釋一首樂曲的背景有時候毫無意義,徒勞一場,不如從感官上與孩子一起體會,比如這家港式點心店裡正在播放的鋼琴曲。只要問孩子好不好聽就夠了。
“閃閃覺得好聽嗎?”
“好聽。”
“嗯。”
洛楊看了看選單,沒想到這家餐廳價格不貴,而且環境很棒,不知道食物口味如何。
拿出手機,透過選單上的二維碼選了幾道點心,一份鮮蝦腸粉,一份椰汁桂花糕,一份星洲炒米粉,還有一隻菠蘿油。
洛楊原本不想給閃閃吃菠蘿油,生怕黃油不容易消化。卻被閃閃突如其來的哼唱聲嚇得忘記取消菠蘿油的選項,結果已經下單也就懶得修改了。
“你剛才哼了什麼?再哼一遍。”
閃閃又把剛才哼唱的旋律重新唱了一遍給洛楊聽,洛楊自己也是孩子時期就開始學習音樂的,他當然清楚這麼小年紀要哼唱出準確的旋律並不容易,更難的是把每個音名都唱對,而且音高也比剛才在琴行時準確了好幾倍,已經聽不出明顯的音高不準。
除非是天生準確性高,就算是學鋼琴的孩子也需要一段時間跟著鋼琴練習模唱才能唱到聽起來幾乎是標準的。
而且人的大腦結構非常奇怪,能聽準音的人未必能唱準,這是兩道不同的大腦加工過程,可是小崽竟然都接近完美。
趁著上菜間隙,洛楊開啟手機裡的完美音感測試頁面,讓閃閃坐到自己身邊,他相信結果已經一目瞭然,但還是想要測試一下,人類在看到天才時總是希望看到更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吧,這也許是天性。
管他呢,洛楊就是想知道,小崽也許不是天才,也許就是碰巧。
“你聽到什麼音就唱給我聽,如果聽到dol,就唱dol,知道嗎,不要唱給我聽音高,把音名唱出來,可以嗎?”
閃閃點頭。
十個音測試,閃閃全部正確。
再往下測試就沒有意思了,因為有了前面音高的對比,經過音樂訓練的人也能憑藉音高關係推算出聽到的是什麼音,就算後面的題全都答對,也未必能代表測試者擁有絕對音高,可能只是相對音高。
在36歲,甚至12歲前接受音高訓練的孩子都能形成良好的相對音高,這種“天才”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