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問問他吧。」
「好。」
陶玉墨起身打算離開,走到門口停住了腳步,回頭說:「現在大廈裡辦公的人太多了,玉郎機構自己的人都快裝不下了。」
說完,她不等陶玉書的反應就跑出了辦公室。
陶玉書苦笑。
還沒當家做主呢,就想她走了,不過她倒沒有生氣。
一是因為現在玉郎大廈裝了林氏影業、玉郎機構1300多名員工,確實越來越擁擠。
二是陶玉墨以後要管理玉郎機構了,如果跟她在同一座大廈裡辦公,難免會給人天有二日的錯覺,影響陶玉墨在公司裡的權威。
心中早有想法的她,在三個月前就已經在讓人物色合適的寫字樓了。
89年受燕京的波雲詭影響,香江房地產市場出現波動,但很快就恢復了活力,並且更加活躍。
這兩年,港府釋出了一連串頗有氣魄的建設計劃,新機場工程、西九龍填海工程、九龍城寨拆遷即將交出香江主權和制權,英國佬充分展示了什麼叫崽賣爺田不心疼和邀買人心。
多重利好的刺激,讓香江房地產的租售價格在短時間內大幅攀升,商業樓宇自然也不能例外。
現在好一點的甲級寫字樓,每吹售價已經超過了4500港元,等於一平方米近5
萬港元,中環的頂級寫字樓更是飆升到了6萬多/平方米。
房價高企,陶玉書之前心中一直在猶豫是租是買。
林氏影業現在的規模越來越大,名頭越來越響亮,如果能有一棟屬於自己的寫字樓自然是最好的,多餘的地方用來收租也是個不錯的投資。
可一棟成規模的寫字樓,少則數億,多則數十億。
如果可能的話,陶玉書還是希望把公司的錢都投到本業上,而不是炒地產。
公司大了,需要她做的決策也越來越多,有些跟公司發展密切相關的,而有些卻是俗務雜事,她也不得不考慮。
陶玉書又想到了陶玉墨的事,忍不住用蔥白般的手指揉了揉額頭。
「咚咚咚!」
「進!」
「林太,《南華早報》的老闆梅鐸先生打來電話,說想請您和林生吃頓飯。
」
新助理賴萬琴走進來,對陶玉書說道。
陶玉書聞言眉頭微。
「梅鐸」是香江叫法,內地稱呼叫「默多克」。
魯伯特·默多克,這位後世名滿世界的傳媒大亨自五十年代繼承家族的幾份虧損小報之後,迅速扭虧為盈。
六十年代他控制了澳洲60%的報業後進軍英國,七十年代又移居紐約,步入美國媒體行業。
1980年,他正式成立新聞集團,開啟了全球化之路。
現在的新聞集團已經是國際知名傳媒集團,擁有《泰士報》《世界新聞寶》《太陽報》等多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報紙除了在紙媒上的版圖擴張,默多克在近年還將目光放到了電視媒體上。先是在英國成立天空電視臺,又收購了福克斯電視臺50%的股份。
不過跟在紙媒業務上的成功比起來,默多克在電視媒體業務上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1991年,新聞集團的衛星電視網業務鉅虧,致使新聞集團負債高達80億美元,幾乎處於破產邊緣。
為了挽救公司,默多克不得不甩賣雜誌和印刷業務,並且走遍歐美各國,不斷遊說各家大銀行,指望他們能夠伸出援手。
一直到1991年底,默多克終於獲得了來自歐美146家銀行的支援,新聞集團剩餘的76億美元短期貸款和各個不同期債務將在3年內得以更新安排。
腦海中迅速閃過新聞集團和默多克的各種訊息,陶玉書問:「說了要談什麼事嗎?」
「沒有。」
看來是要面談了,陶玉書心中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