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甚為喜愛。
《紐約客》和《巴黎評論》是鮑里斯逛哥譚圖書市場時為數不多正價買的雜誌,這兩份雜誌太過知名,實在是等不到過期的打折雜誌。
鮑里斯表情欣喜的翻起書,儘管那些文章的內容他已經看過一次,但配合上那些精美的如同藝術一般的飲食製作工藝和食物,他還是感到驚豔。
「從手到口,從口到心,中國人用獨特的方式感知世界和人生。只要點燃爐火,端起碗筷,每個平凡的人都在某個瞬間,參與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詩。」
「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布袋中留出的金黃色的糜子面,細膩的粉末在日光下閃爍著微光。
掀開蒸籠,隨著蒸籠內蒸汽的升騰,如同藝術品的麵食在高溫的作用下逐漸膨脹、變色,色澤誘人,似乎有香氣撲鼻而來。
用心醃製的火腿掛在通風良好的房樑上,不知過了多久,光澤誘人,在歲月的流轉和微風的吹拂下慢慢風乾、發酵。
鮑里斯沉浸在異域飲食文化構建的美好想象中忘了時間,直到身子被路過的讀者輕輕碰了一下,他才恍然回過神來。
再次閱讀《舌尖上的中國》,與當初看專欄時完全不同。
可能是因為篇幅集中、圖文並茂,這次閱讀,鮑里斯心中多了更多的感動和溫暖。
那些由一雙雙勤勞的雙手所製作出的美食,蘊含了無數的心血與智慧,
它們不僅是滿足味蕾的佳餚,也是充滿了古老文化和人類情感的獨特載體。
「很不錯的書!」
正當鮑里斯沉浸在書籍帶給他的感動時,耳邊突然傳來一個輕柔的聲音,抬頭望去,只見一位褐發碧眼的妙齡女郎。
鮑里斯的眼前似乎被投下了一道光束,怦然心動,他心想這大概就是一見鍾情的感覺。
他微笑著向女郎打招呼,」「嗨!確實是很好的書,之前看《紐約客》時我就很喜歡。」
「你也喜歡《紐約客》?」
「當然,誰不喜歡《紐約客》?」
一語雙關,要是放在作風保守的中國,鮑里斯恐怕要遭遇幾個白眼,甚至是被喊耍流氓,可這裡是美國。
眼前的妹子意會後,反而露出了個甜美的笑容。
鮑里斯因為丟了工作而陰霾的心情,在這個笑容過後如同雨過天晴。
「鮑里斯·麥克斯韋!」
褐發女郎輕輕握住鮑里斯的手,「莉莉安·格雷克!」
「莉莉安,你在這附近工作嗎?」
「我在四十九街的洛克菲勒中心工作。」
「啊哈!NBC電視臺,看來我們算半個同行—.」
話說到一半,鮑里斯的話夏然而止,他才想起自己剛丟了工作。
「今天的天氣很適合去喝杯咖啡!」鮑里斯換了個話題,向莉莉安發出了邀請。
「確實很適合!」
得到莉莉安的回應,鮑里斯心中雀躍,他打算去結賬,莉莉安卻也想從書架上拿一本書。
「也許,我看過這本書之後可以借給你。」鮑里斯說。
莉莉安的手放了下來,「不錯的主意!」
兩人來到收銀臺,斯泰洛夫女士滿頭銀髮,眼神堅定有力,還帶看點不滿。
小夥子,泡妞可以,為什麼要攪黃我的生意?
鮑里斯有些尷尬的結了賬,在斯泰洛夫女士審視的目光中紳士的為莉莉安推開了門。
走出書店,天空中仍飄著雪,鮑里斯看著莉莉安的背影,不知為何腦海中忽然出現多年後的場景。
別墅、陽光、綠地、女人、孩子、狗———
真是令人陶醉的美好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