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斯·瓊斯聊過了《舌尖上的中國》的出版,又問起林朝陽他的出版進度。
「蘆安上個月才收到稿子,具體的出版時間還沒定,但應該在2月份以後吧。」林朝陽說。
「這樣也好,時間上相差一兩個月,《舌尖上的中國》的熱賣說不定會反哺到你的新書上。」
朱迪斯·瓊斯對《舌尖上的中國》的銷量很有信心,《紐約客》今年因為《舌尖上的中國》銷量大增,這份影響力可謂獨一無二。
《紐約客》的讀者群體絕對可以算是美國最優質的讀者,《舌尖上的中國》在連載時就受到了這些讀者的認可,結集出版後銷量肯定不會差的。
一轉眼,元旦已至,紐約城。
鮑里斯走出公司的大門了,這家公司在四十七街、第五大道和第六大道之間,規模不大,但地理位置很優越,這裡可是鑽石交易在中城區的重要中心。
可惜,這一切現在都跟他沒關係了,因為他又失業了。
此時他心酸又慶幸,心酸的是再一次失業,慶幸的是他竟然熬過了元旦。
該死的資本家們,你們根本不懂什麼是藝術!
即便認清了現實,可鮑里斯還是忍不住在心裡咒罵了一句。
他抬起頭,想邁開步子作出瀟灑的姿態,可一想到銀行卡里的存款,和馬上就要到期的公寓,腳步不由自主的沉重了起來。
更加悲慘的是,老天似乎也看到了他的窘迫,竟然在這樣的時候飄起了雪花。
洋洋灑灑的雪花從高大的建築縫隙中灑落下來,卻無法給鮑里斯帶來哪怕一點欣喜。
他腳步沉重的路過那些鑽石商人,整個白天,不管是下雨還是下雪,這些商人們都會一小群一小群的聚集在街上,用放大鏡仔細檢查那些珍貴的石頭,不相信商店裡的人工燈光。
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小小的鑽石從顧客手中滑落掉進縫隙的恐怖瞬間,
那樣的時刻,人的心臟都會驟停。
鮑里斯腦海中回想著商人們的吐槽,嘴角露出苦笑,這種「街邊交易他估計這輩子都沒錢消費。
路過四十七街的書店,它有一個在後世漫迷當中很響亮的名字一一哥譚圖書市場。
這個「哥譚」跟蝙蝠俠沒什麼關係,哥譚是很多年前紐約的綽號,而這個綽號並不是什麼好聽的名字,它代表了愚蠢和癲狂。
哥譚圖書市場開了大半個世紀,因為恰好處於公司和公寓之間,這半年在廣告公司上班,鮑里斯時不時就會光顧這裡。
他買不起店裡的那些珍本圖書,總是會挑選那些打折雜誌或者是不知名作家的書,在鮑里斯的心裡,那些不知名的作家就和他一樣,都是懷才不遇。
「嗨,斯泰洛夫女士!」
鮑里斯和站在書店門口的店主打了個招呼。
「嗨,鮑里斯,今天要挑點什麼書?」
斯泰洛夫女士的話讓鮑里斯的腳步慢了下來,他只是出於禮貌打個招呼,沒想到被誤會了。
若放在平時,他可能會毫不猶豫的進店去轉一轉,不過現在嘛鮑里斯隔空向書店裡看了看,「看起來今天生意不錯!」
「哦,當然,今天有位大人物的書上架!」
斯泰洛夫女士的話勾起了鮑里斯的好奇心,他猶豫片刻,還是走進了書店。
進店又不一定要買書,逛逛嘛。
進了書店,他本打算到二手書書架去淘淘舊書,在這裡他可淘到過不少好東西,比如威廉·薩洛揚、達蒙·魯尼恩已經絕版的書。
可還沒走兩步,鮑里斯的目光就被旁邊一位讀者剛拿到手的書的封面給吸引住了。
湖面波光,長堤一痕,輕舟泛湖。
他學美術出身,對這種充滿了異域風情的封面設計十分敏感,他忍不住湊近想再看一眼,結果對方已經翻開了書。
找不到角度再次欣賞封面,他只好把目光放在了那人身後的書架上,然後輕而易舉的找到了那本書。
再次欣賞了幾秒那令人驚豔的封面設計後,鮑里斯將目光對準書名《A Biteof China》。
他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這個名字他可太熟了。
早幾個月前,《紐約客》上發表的專欄文章他可是一篇不落的都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