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階中段的‘監考臺’上,劉榮想入非非,早已是思緒萬千。
而在御階下方的廣場——或者說是考場,考生們也已經得到了方才,劉榮所許下的賞賜:文房四寶,以及金、布。
說來,這也算是為了保證劉榮的生命安全,而想出來的辦法。
——皇宮內的安全,無疑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當今劉榮的生命安全,更是系宗廟、社稷,乃至於華夏文明未來走向於己身!
而考生們,無論政審多麼徹底,也還是無法百分百保證:這近千號考生當中,就沒有一兩個因為種種奇葩原因,而自認為和劉榮‘結了仇’的傻缺。
好比去年,劉榮就曾聽說,魯地冒出來了一個讀書讀傻了的酸儒,說劉榮不敬東宮,非為人子!
結果不出意外的,被兩個衙役當場鎮壓,並被移交長安廷尉,治了個‘大不敬’的罪。
再者,雖然劉榮登基才剛兩年多不到三年,但加上先帝后三年,劉榮太子監國——前後加在一起,劉榮掌權也已經快六年了。
六年。
先孝景皇帝總共也就在位六年。
在這六年的時間裡,劉榮做了很多事,尤其做了許多損害舊貴族、舊豪強利益的事。
要說其中,沒有對劉榮懷恨在心,甚至惡向膽邊生,想要拿劉榮墊背的瘋子,怕也不過是自欺欺人。
所以,為了宮禁安危,尤其是當今劉榮的生命安全,本次三輪考舉——即殿試,必須保證入宮應考的考生們,無法將任何潛在兇器帶入宮。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搜身。
但思慮再三之後,劉榮終還是否決了這個提議。
——都說武人好面子,實際上,文人才是天底下,最好面子的那一群人。
而且不同於武人直來直去的‘誇他就高興,罵他就生氣’;
文人好面子,還多多少少都有點傲嬌。
你禮待他、尊敬他,他不一定會感激,甚至會騷包的捋須嘆息,擺出一副‘正該如此’的架勢。
可你要是羞辱他、貶低他,那他能當場跟你跳腳,甚至和你刺刀見紅!
說白了,其實就是自卑。
不像武人——一膀子力氣,一身的本事,還於國有功,武勳在手;
與之相比,文人一沒有讓自己挺直腰桿的武勳,而沒有‘死戰報國’的機會和條件。
非說有什麼,那也就是看不見、摸不著,還輕易分辨不出真假的仁義道德、滿腹經綸之類。
心裡沒底氣,就不可避免的,特別在意他人的看法。
旁人的誇讚,只會讓他稍稍心安;
可旁人的批評,卻會讓他覺得遮羞布被撕破,旋即惱羞成怒……
為了照顧到自己刻板印象中,文人群體普遍存在的‘好面子’‘自尊強’的狀況,劉榮只能否決了搜身方案。
那除了搜身,還有什麼辦法嗎?
答案,便是不允許考生攜帶文具。
——入宮應考的考生,全身上下能藏兇器的地方,也就是考試所用的文具了。
不讓考生們自己帶文具,就讓他們輕裝上陣,入宮應試,問題自然就得到了完美解決。
既然考生們自己不帶,那自然就得劉榮給他們備著。
反正都備了,那與其‘借’,還不如就勢賜下一套文房四寶,以極低成本,最大程度提高科舉的影響力。
就說此刻,考生們手裡正在用的文具,無一例外——都在筆、墨、紙、硯的不同位置,留有‘癸已年秋闈殿試,御賜某某某’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