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7章 考題 (1 / 4)

天子榮新元二年,秋八月十四。

距離華夏曆史上的首次秋闈,僅僅只剩六天,本次秋闈的地點才終於確定下來。

根據朝堂官方擬定的方案,本次考舉分三輪,分別於秋八月二十、二十三,以及二十八日舉行。

考試地點由還未被正式拆分的內史屬衙,按考場大小劃分。

甲考場,位於長安西郊,上林苑外圍區域,一處被荒廢的舊軍營,共容納兩千名考生;

乙、丙、丁三個考場,均位於藍田縣附近。

作為並不曾被荒廢,卻也並非日常使用的大型軍事重鎮,藍田一帶的軍營、校場,無疑是完美解決了本次科舉的場地問題。

三個考場分別位於藍田縣城東、西、北三側,是用於‘非常時期’大軍集結的軍營。

這三個考場,總共容納了九千名考生。

至此,甲乙丙丁四個考場,便已是容納了一萬一千名考生。

卻依舊還有考生沒有安排完。

所以,內史屬衙不得不上書天子,借用了長安南郊,原屬於南軍的一處老舊軍營。

曾幾何時——也就是太祖高皇帝年間,擁有五部校尉,共計一萬兵馬編制的南軍,也是和北軍七校不相上下的禁衛武裝。

但隨著呂太后駕崩,諸呂禍亂長安,太尉周勃一句‘劉氏左袒’,便率領北軍衝擊宿衛未央宮的南軍;

尤其是周勃率領下的北軍最終得勝,成為‘平亂王師’,南軍卻損兵折將不說,還被判定為‘助紂為虐’的亂賊餘孽後,號稱長安兩支禁軍之一的南軍,其實早就今時不同往日了。

太宗皇帝年間,南軍在整個權利決策層或有意、或無意的推動下,逐漸發展為了豐沛元從、山東父老們安排自家不屑子弟的集中營。

時至今日,舊豐沛元從群體,也基本已經形成了固有概念。

——凡族中子弟,能學兵法學兵法,沒天賦的就習武;

習武都沒天賦的,就從文。

再不行,就塞進皇宮裡‘蔭為郎’,鍍一層金出來,然後去混官場。

實在實在不行了——以上這種種道路沒一個走的通了,兵法看不懂、武藝練不好、文才學不會;

乃至於連基本的人情世故都沒有、察言觀色都不會的高純度廢物,就只能塞進南軍去混日子了。

這也就使得南軍,作為曾經與北軍起名的精銳禁軍,便不可避免的、愈發便的懶散、懈怠。

戰不戰鬥力且先不說——整個軍營幾千號人,愣是找不出幾個不刺兒頭的。

就這麼發展了幾十年,到如今劉榮即立,南軍,基本已經不配被稱之為‘軍’了。

原本五部校尉的編制,也從曾經,每校都超編至兩千人,共計萬人,變成了如今,只有一部校尉滿編一千人,其餘四校總共只能湊出不到兩千人的境地。

原本可以容納一萬人便只得南軍大營,如今卻只有不到三千‘山東父老’‘豐沛元從’家的紈絝子弟,自然空出了一大半。

臨時徵調其中的一半區域,塞進去三千考生,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算上這三千,本場考舉的總報考人數,便已經高達一萬四千。

基本已經到頂了。

至於至今都還沒抵達長安,要在未來三日陸續趕來的考生,內史屬衙也沒搞一刀切,而是在長安城東郊的霸上一代,原屬於霸上軍的霸上營,設了一個‘預備考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