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想過這事兒不太好搞,至少竇老太后這一關沒這麼好過。
但老太后接下來的反應,依舊比劉榮先前最悲觀的預估,都還要更糟糕一些。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還需要我這瞎眼老婆子,再一點一點教給皇帝嗎?”
只此一句,劉榮便立刻意識的事態的嚴重性,神色也頓時嚴肅了起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最早出自《左傳·僖公十四年》,原義大致是說背信棄義、捨本逐末的君主,會讓整個國家被世界所拋棄。
但劉榮很清楚,竇老太后說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後世絕大多數人所理解的:根兒都沒了,樹,又如何立得住?
又如何活得下去……
“皇帝想要做什麼,我明白。”
“但皇帝是否忘記了?”
“——太宗孝文皇帝,終歸是太祖高皇帝,以及呂太后的庶子。”
“即便生母另有其人,太宗孝文皇帝,也終會要喚呂太后一聲:嫡母。”
“皇帝,不是沒有“嫡母”的人。”
“而太宗皇帝的嫡母,可不像是皇帝的“嫡母”那般,能被我漢家的皇帝三言兩語之間,就能輕易廢黜的……”
又是一番直言不諱的警戒,當即惹得劉榮面色又僵硬了三分。甚至就連一旁的慄太后,望向劉榮的目光也隱隱帶上些許擔憂。
這幾年的太后生涯,也總歸是讓慄太后學到了點東西。
雖然還是不大能理解為什麼,但慄太后至少也已經搞清楚:故孝景薄皇后,如今的薄太妃,對兒子劉榮到底意味著什麼。
都不用說旁的,就一點。
——劉榮來長樂宮,拜會竇老太后和慄太后,遵循的是太祖劉邦五日一朝太上皇的先例,即每五日前來拜會一次,同兩位太后說說話。
除此之外,便只有像今日這般,被竇老太后強行召來責問時,劉榮才會出現在長信殿。
而桂宮的薄太妃那裡,劉榮除了每五日一次的照常拜會外,還要每個月至少一次的額外拜會。
慄太后很清楚自己的兒子,是一個從不“無的放矢”的人。
尤其是在坐上皇位之後,皇帝兒子的一舉一動,幾乎都有著相當硬挺的必要性。
再加上從家人——從母族外戚口中聞知的情況,慄太后才終於明白:皇帝兒子往桂宮走的那麼勤,甚至是比走長樂宮都更勤一些,究其原因,便不在乎那句:現薄太妃,乃當今劉榮嫡母。
雖然早在孝景皇帝之時,薄太妃就被廢黜皇后之位,但這並不意味著皇庶子劉榮,就可以真的不將其當嫡母看待。
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當今劉榮對待桂宮、對待薄太妃的態度。
所以哪怕是裝,劉榮也必須裝出一副至純至孝的樣子,來給天下人看、來直言不諱的告訴天下人:朕雖庶出,但朕絕不會因此而顛覆綱常人倫。
嫡庶之別、尊卑之序,絕不會因朕是庶出,而出現一絲一毫的變化。
嫡長子繼承製,嫡母當家作主,仍舊是當今漢室的主旋律!
最開始知道這些——知道皇帝兒子或真或假間,將那薄太妃看的比自己還重,慄太后固然也曾有些許不舒服。
畢竟~
咳咳,畢竟是慄太后嘛……
但後來,劉榮用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便成功說服了自己的母親。
——劉榮做了皇帝,所以才需要在天下人面前做作樣子,把薄太妃當自己的嫡母來對待;
但先帝老爺子十餘子,即便除去慄太后所生的哥兒仨,也還是有十來個人。
這兄弟幾個,可不需要在天下人面前做樣子,也不需要對薄太妃恭謹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