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1章 大刀闊斧 (1 / 4)

眾所周知:權力體系這個東西,一旦結構複雜起來,那就會造成越級溝通不暢,乃至於掌控力下降。

就拿過去這些年的南北兩軍舉例。

——南軍五校,北軍七校,各有都尉一人,作為這兩支軍隊的前線指揮官,號將軍,秩比二千石;

這兩位都尉,分別聽命於掌控南、北兩軍的中尉及衛尉。

其中,中尉受九卿之首:內史屬衙下轄,受內史節制,秩二千石。

衛尉本身作為九卿,秩中二千石,需要對丞相府為首的整個外朝負責,。

而這兩個人頭上,還有一個‘統轄長安拱衛、宿衛’的衛將軍,秩中二千石——雖然與衛尉平秩,但終歸有軍銜加持,算是高半級;

衛將軍上面,還有一個理論上統領天下軍務的太尉,秩萬石,地位與丞相齊平。

太尉再往上,才是漢天子。

掰著指頭算下來,漢天子對北軍下達的軍令,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需要透過天子太尉衛將軍內史中尉北軍都尉——這冗長到令人咂舌的複雜結構一層層傳遞下去。

就算考慮到太尉不常設,內史又向來不怎麼過問中尉屬衙,也是天子衛將軍中尉北軍都尉這四級。

如果是別的單位或部門,這倒也沒什麼,頂多也就是行政效率低下;

但這可是禁軍!

養之千日、用則一時——一旦到了需要動用時,就等同於宗廟、社稷面臨致命威脅,必須要他們迅速保衛國家的禁軍!

如此要害的部門,尤其還是關乎國家乃至文明的槍桿子,不說天子直接調動,也頂多只能隔著一個,或兩個平級的禁軍統領才是;

但實際情況,卻糟糕到饒是劉榮如今,已經基本坐穩了皇位,不懼任何外來威脅,也總是時不時睡不安心。

舉個比較鮮明的例子。

比如今天,長安城中的某個反動團體,比如落魄功侯,又或是朝中老臣之類,糾集了幾萬民兵,想要在長安發動政變;

因為政變是在長安城內發起,所以長安城的城門、城牆,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政變武裝從長安城內的各處民居,又或是戚里、孝裡乃至尚冠裡冒出來,匯聚在一起,對長樂、未央兩宮,以及武庫發動了突襲。

以上就是已知條件,問:如何應對?

事態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該事件的影響會有多麼惡劣?

——或許有人會說,幾萬民兵、烏合之眾而已,難不成還真能反了天?

也有人會說,就算這幾萬逆賊聲勢浩大,有南、北兩支禁軍,以及皇宮裡的郎中令麾下郎官們在,最後也鬧不出多大亂子。

但如果是劉榮來回答這個問題,那劉榮的回答,會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一旦這幾萬人真的彙集在了一起,並毫無徵兆的發動突襲,那至少有一到兩成的機會攻破未央宮,把劉榮踢下皇位,顛覆漢家的宗廟社稷!

便是剩下八九成,也不全是叛軍被輕鬆鎮壓;

而是有六成機率輕易鎮壓叛亂,仍另有兩三成機率,是叛軍在長安大肆破壞,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之後,才被驚險鎮壓。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違背普遍認知的情況,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叛軍既然是在長安城內發動政變,而且必定是突然發起襲擊,那朝堂官方必定是毫無預知,倉促應對的。

那麼,在長安城固有的宵禁、門禁制度下,‘毫無預知的倉促應對’,意味著長安城內一旦發生任何風吹草動,長安各城門的守備力量,便都會第一時間遵循本能,關閉長安各城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