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單于庭不退則已,只要退兵,就必定會直線前往河套!
不單是因為過去,單于庭都習慣在相對溫暖河套的河套過冬,也同樣是因為引兵至河套之後,單于庭說不定還能趕在完全入冬之前,從北地方向再嘗試一次。
對於匈奴單于庭而言,這前後至多不超過兩個月的時間,是由於天氣、後勤等諸多方面考慮,所得出的大致結果。
但對於漢家而言,這兩個月,卻是留給北地方面軍的期限。
——匈奴單于庭主力,可並不是永遠都不會知道北地戰場的存在!
一旦北地這邊動了手,漢家的軍隊跨越大河,踏上河套,於千百里外攻打馬邑的單于庭主力,必定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訊息!
就拿目前的情況來說:漢室軍方一直推斷,匈奴單于庭主力,大致會在秋八月二十日前後,發動對馬邑的全面攻勢。
而馬邑開戰的訊息,需要花費至少五天的時間,才能送到北地戰場。
兵貴神速!
為了最大程度爭取時間,漢室軍方預定:於秋八月二十日當晚,正式發動河套戰役!!!
因為河套這邊開打的訊息,送到馬邑腳下的匈奴單于庭,也同樣需要至少五天。
屆時,單于庭大機率已經開始攻打馬邑,即便想要從馬邑抽身回援,也絕非三五日之功。
這樣說下來,漢室對整場戰役的預案,以及兩個戰場在各階段的任務,也就很明確了。
——秋八月二十日,北地方面正式開始謀奪河套!
同一時間,馬邑方面也大機率開始迎接匈奴單于庭的猛烈攻勢。
這第一階段,北地方面需要儘可能確保行動的隱蔽性,以及推進速度,爭取在匈奴人反應過來之前,佔據更大範圍的區域,來作為後續部隊渡河之後的落腳之地。
而馬邑方面,非但要抗下匈奴單于庭主力的猛烈攻勢,確保馬邑不失,同時還要最大程度保留實力,以完成後續階段的、更為艱鉅的戰略任務。
戰役第二階段,按照漢室的預想,北地方面成功奪去河套東部地區,北地方面軍全部渡河,並在河套站穩腳跟。
同一時間,馬邑腳下的匈奴單于庭得到訊息。
在這一階段,北地方面軍不再需要確保行動的隱蔽性,轉而可以甩開膀子,無所不用其極的掃蕩河套,將留守河套的幕南各部,以及右賢王本部清除,從而達成漢家對整個河套地區的事實掌控!
而在另一個戰場,匈奴單于庭主力回援心切,大機率會猛攻馬邑幾日,即是做最後的努力,同時也是一邊猛攻,一邊暗中撤退。
這一階段,馬邑方面軍的任務很重。
——非但要抗下這波更加猛烈的攻勢,同時還要抽出功夫,去阻止匈奴人撤離戰場。
換而言之:完全由步兵組成的馬邑方面軍,在這場戰役的第二階段,需要出城作戰,需要在平原地區,面對匈奴單于庭主力的精銳騎兵叢集。
而這,也正是馬邑方面為何要在戰役的第一階段,最大限度保留實力的原因。
——若是在第一階段,就守馬邑守的損兵折將,軍心低迷,那這本就艱難無比的第二階段任務,馬邑方面軍根本不可能完成。
在漢家朝堂看來,這場戰役最難,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便是這戰役第二階段的馬邑戰場。
能不能拖住匈奴單于庭主力?
能不能為奪得河套的北地方面軍,爭取更多時間以站穩腳跟,並初步建立防線?
能做到,此戰,漢家便是大獲全勝!
河套重歸華夏大地懷抱,漢匈攻守易型——至少是從過去的敵攻我守,轉變為戰略持平,誰也奈何不了誰;
漢家的戰略處境得到大幅改善,西北方向的戰略防守壓力不復存在;
劉榮也就可以安下心,耐心的等待帝國雙壁。
反之——一旦馬邑戰場沒能拖住單于庭主力,更甚是馬邑直接城破?